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四川方言几种连读音变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6 23:26

  本文选题:四川方言 + 变调 ; 参考:《语言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文章描写四川方言音系中几种常见的连读音变现象,归纳其变化模式,并讨论影响音变的某些条件。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common conjunctive phonetic changes in the phonology of Sichuan dialect, sums up their changing patterns, and discusses some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he phonological change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分类号】:H1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郑有仪;北京话和成都话、重庆话的儿化比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甄尚灵;;四川方言代词初探——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方言;1983年01期

3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4 梁德曼;成都方言名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2期

5 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的合音词[J];方言;2007年03期

6 张一舟;杨殾;;成都话语音的共时变异及相关思考[J];汉语学报;2010年03期

7 甄尚灵;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爽;从垫江话半个世纪以来的语音变化看汉语方言语音演变规律[D];四川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良军;;《汉语大词典》收词拾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周政;;陕南方言的标准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蓝勇;老四川区域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谢群霞;;成都方言名词重叠的类型、表义及成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黄尚军;;成都话音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肖亚丽;;黔东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周骥;高廉平;;重庆方言中的例外字探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伍巍,蒋尊国;汉语方言中表示“拨出(饭菜)”的“减”[J];辞书研究;2005年03期

9 李振中;肖素英;;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语气词考察[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丹青;陈玉洁;;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查(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伟;;遵义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声学实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银沛月;;成都口音普通话“去声+去声”双音节词重音研究之简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覃凤余;余瑾;王莉宁;;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4 关俊红;二十世纪辞书儿化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铺话连词、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9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禚韬;龙口方言与普通话“儿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小艳;湖北省洪湖方言语音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金发;《马氏等音》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春怡;丰都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李蕾;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周宁;湖南省宁远县双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梅;湖南省临澧县珠日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永莉;桃源县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环;潜江方言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龙庆;与湘西题材影视剧相应的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俚语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尚灵;;四川方言的鼻尾韵[J];方言;1983年04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贺巍;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J];方言;1985年03期

4 杨焕典 ,梁振仕 ,李谱英 ,刘村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1985年03期

5 张盛裕;张成材;;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2期

6 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J];方言;1986年03期

7 刘光亚;;贵州省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年03期

8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9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年04期

10 甄尚灵;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爽;从垫江话半个世纪以来的语音变化看汉语方言语音演变规律[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丙甫,谢天蔚;对外汉语教学的经济原则[J];汉语学习;2004年04期

2 薛文萍,王理嘉;儿化韵的一次听辨调查[J];语文建设;1996年12期

3 胡瑞美;儿化韵二题[J];台州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雒鹏;甘肃靖远方言儿化变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林晔;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副词关系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6 杨小平;四川方言词义考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王南冰;四川方言中“不存在”的语用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黄佩文;应该读成儿化韵的词[J];汉语学习;1981年05期

9 崔荣昌;四川方言研究史上的丰碑——读《四川方言调查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崔黎;汉语合音现象简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蕙心;;A PHONETIC ANALYSIS OF THE er-hua yun儿化韵IN BEIJING MANDARIN[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顺亨;;对韩国学生的儿化韵母发音现象的初步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蔡红录;周静;;语文教学中儿化的应用及现状浅思[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贺俊杰;;基于音系理论的变调自动处理模型[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孟晖;;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新时期普通话的语音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Comment on EM wave Remote Sensing System for the Remains Exhume of Korean Patriot's Ahn Jungkeun( 1879-1910)[A];多种语言信息处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Ahn Gye-Bog;Han Sung-Mi;;Nu·Jung·Dae(楼·亭·台),The Stronghold of Shanshui(Mountain-Water) Culture--Reading the Sense of Landscape and Aspects of Its Enjoyment through Sightseeing and Elegance in Shanshui[A];第十一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丽泱;王萍;丁桃;;口含药片配合音频治疗慢性咽喉炎[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魏玉清;;乌鲁木齐话轻声前字变调的优选论分析[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丁崇明;;昆明方言的儿化[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一民;拼音读物是否应注出变调?[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谢小东;四川方言安逸惨了[N];成都日报;2007年

3 赵斌;四川方言艺术呼唤经营大师[N];成都日报;2008年

4 张珏娟;四川方言:本土明星自己造[N];四川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许智博;“麻辣”的四川方言[N];西部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黄里;冲“春晚” 四川小品能否找回面子[N];四川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卫昕;成都“大生活”味道不摆了[N];成都日报;2009年

8 ;适合音乐欣赏的爱国者C200多媒体音箱[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代林;“四川村”“村民”的异乡心声[N];四川日报;2008年

10 彭浒;从《红颜》看方言电影登堂入室[N];四川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力利;基于扩频技术的时域音频水印的研究与改进[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颖;包山楚简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关俊红;二十世纪辞书儿化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5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栓;安国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丽;河北南和方言音变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刘倩;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高彩英;定州方言词尾“儿”的读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秋荣;迁安方言儿化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有文;左琴科《一本浅蓝色的书》中的蓝色“变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鲁曼俐;汉语益阳方言的连读变调[D];湖南大学;2006年

8 刘彦妮;汉语长沙方言连读变调之优选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9 鲁科颖;四川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杨峰;汉语儿化的音系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8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88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