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对于思维方式的影响力——兼论语言对于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
本文选题:语言 + 思维方式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语言是表现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重大特征之一。每一民族的语言都会对该民族思维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语言的差异性导引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它的发展影响着思维方式的变化。不同民族语言的变迁影响着不同思维方式的发展与变化。当然,在不同"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相对世界"的背后,还有着人类共同性的"绝对世界"的存在。
[Abstract]:Langua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ce of national thinking mode. The language of each natio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ay of thinking of that nation.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 leads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inking mode, and its development influences the change of thinking mode.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national language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Of course, behind the "relative world"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modes of thinking, there is a common "absolute world" of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分类号】:H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碧霄;彭卫民;;边缘到共同体:符号学视野下的女权主义[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7期
2 邹敏;高明扬;;论科学语体、艺术语体语言符号的差异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朱薇;;浅谈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2期
4 马慈祥;;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及其翻译策略取向[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崔丹;;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范畴迁移问题[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高蓓蓓;韩非;;汉英文化中“礼貌”差异初探[J];海外英语;2010年11期
7 张泽乾;翻译断想(续)[J];语言与翻译;1988年02期
8 章礼霞;辩证看待语言的符号性[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赵琴;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哲学思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张思锐;莫嘉琳;;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论争及其哲学指归[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论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姜望琪;;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实质——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赵晓伟;;语言符号任意性之我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顾琦一;;外语中学习中的符号意指活动[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熊学亮;;论所指的能指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陈治安;蒋宇红;;英汉小句中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彭建武;;连通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对比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10 丁海平;彭文庆;;试论语言的社会欺骗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锡伦;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浙江慈溪锦堂学院 任央君;也谈普通话水平测评的差异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张巨龄;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4 胡宗哲;还“油藏”的“藏”正确读音[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陈家琪 同济大学哲学系;自我认同危机与母语的不可替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认识汉字九百便可轻松读报[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陈青松;语词符号与人类文化符号现象的耦合[N];文艺报;2006年
8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沈锡伦;语言单位的搭配关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巴蜀书社社长 段志洪;保存水书密码的故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小仙;古代官名的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冬香;湖南赣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5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9 甘莅豪;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贾丽影;中日语言中语言符号“上”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周立奇;语词 言语行为 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学阳;语言发展的词汇选择[D];厦门大学;2006年
5 王如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任远;英汉音节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白英杰;英汉人体内脏器官的隐喻认知比较[D];吉林大学;2009年
8 刘祥云;任意性与象似性:继承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韦超;艺术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状位形容词重叠式的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邓永红;英汉儿童早期动补结构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3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9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