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英语动词时态对比研究
本文选题:维吾尔语 + 英语 ; 参考:《新疆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维吾尔语与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类型,而英语属于屈折语类型。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似乎没有可比性。然而,两种语言在“时”的语法意义上,都是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这就为它们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支持,主要从维吾尔语时态,英语时态概念的界定,特点,理论基础,其对应关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对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具体做法是:先以维吾尔语中的9种时态作为参照,对比英语的具体对应形式;再以英语中的12种常用时态作为参照,对比维吾尔语的对应形式,列出对应表。 对于母语是维吾尔语的学生来说怎么运用维吾尔语中“时”的概念并不困难。可是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当他们面对英语中的十六个时态时却会感到困惑,甚至吓到。其实维吾尔语语法中“时”的概念远比英语中的更为复杂。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新疆学习维吾尔语,他们在学习维吾尔语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会较系统地研究并列出维吾尔语与英语中的各种时态,找出其中可以对应的时态类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维吾尔族的英语学习者和学习维吾尔语的外国人能够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时态类型,更好地理解并学习两种语言。也希望本文将会对相关语言的对比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Abstract]:Uygur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types. Uyghur belongs to the type of adherent language, while English belongs to the type of flex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 there seems to be no comparability. However,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tense" in both languages is realized by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verbs. This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ir contrastive study.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supported by other relevant disciplines, mainly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Uygur tense and English tense. The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basi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their differences are compared and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first, using 9 tenses in Uygur as reference, contrasting the specific corresponding forms of English; then taking 12 common tenses in English as reference, contrasting the corresponding forms of Uygur, List the corresponding tables.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Uyghur to use the concept of "time" in Uyghur.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lish, they feel confused and even frightened when they face the sixteen tenses of English. In fact, the concept of "tense" in Uygur grammar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English. Now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come to Xinjiang to study Uygur language, and they have the same problem in learning Uygur language.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systematically study and list all kinds of tenses in Uygur and English, and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tense types.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help Uygur English learners and Uygur language learn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learn both languages by comparing the tense types of the two languages. I also hope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some help and reference to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related languages.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4;H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赫·杜尕晓娃,乔俊湖;维吾尔语中的指小表爱词[J];语言与翻译;1985年04期
2 古丽比亚·居麦;;英语、汉语和维语中的性别歧视[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阿依克孜·卡德尔;;维吾尔语的几种特殊空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高莉琴;关于维吾尔语的R—V结构[J];语言与翻译;1985年03期
5 高莉琴,阿不都许库尔艾山;关于维吾尔语的语素[J];语言与翻译;1986年01期
6 田有林;谈维吾尔语“dap”在汉语句中的表达形式[J];语言与翻译;1994年02期
7 王景荣;维吾尔语对新疆汉话语法方面的影响[J];语言与翻译;1999年04期
8 艾力·米提吾拉;浅谈维吾尔语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标准化原则[J];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04期
9 阿孜古丽·夏力甫;;维吾尔语口语中语码转换现象探析[J];语言与翻译;2007年02期
10 范祖奎;赵江民;;新疆汉话中维吾尔语借词的汉化现象[J];语言与翻译;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2 曹公卫;;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英语[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3 张霞;;用英语教英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徐彩丽;;PEP 3 英语Unit 3 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邢娣凤;姜波;;“画、唱、演”——构建英语艺术教学的新模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王琛;;简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春艳;;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Model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王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Michael Toolan;;全球语境下英语法律术语所面临的问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胡晓敏;;谈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刚强;英语“教书匠”何以断层?[N];文汇报;2003年
2 河南省商水二高 范慧蒲;怎样使学生学好英语[N];学知报;2011年
3 柳坚;轻松英语网上行[N];电脑报;2004年
4 李嘉全;英语强势与汉语落寞是谁的悲哀?[N];贵州政协报;2005年
5 周小月;王书志:农民们的英语老师[N];黑龙江日报;2004年
6 临夏市职教中心 益得华;英语教学探究[N];甘肃日报;2009年
7 王凡;单语教育难以适应国际化,日本兴起英语热[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张知松;高位嫁接,让山区教师驶上高速路[N];福建日报;2009年
9 周晋瑜;时代的呼唤 教育的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婺源县天佑中学 俞降仙;如何做好英语课前准备[N];上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玉清;维吾尔语和谐现象的音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尼加提·苏皮;维吾尔语伊犁土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康宁;基于语料库的中、英、美网站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评价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湘云;英语作为外语磨蚀模式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小坤;英语学位论文的语类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吴海波;英语V-Prt构式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张勤;标记与英语主题句习得[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帕提古力·麦麦提;基于向心理论的维吾尔语语篇回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秀全;中国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的关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2 李倩;高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彬;当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晶晶;英语学术书评中态度意义的评价性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辉琴;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黎畅;英语智力谜语修辞解读中的隐喻认知[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喻超;英语脑筋急转弯的概念整合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娜;《牛津英语》和《新世纪英语》教材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文华;航海气象英语中表示风的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10 张海鹏;英语技能训练系统典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3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9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