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留学生“把”字句学习中的偏误及其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蒙古国 + 留学生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以语言学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讨论现代汉语“把”字句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考察了蒙古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把”字句的偏误情况,并以偏误类型、大纲和教材语法项目选取和排序、学生等级为依据设计了教学对策。本文对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特点、语义、语用及分类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从偏误分析角度、语言对比分析角度、习得角度、语法项目选取和排序角度考察了汉语存在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情况。本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各年级蒙古国留学生进行了“把”字句习得偏误调查、访谈,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原因。针对蒙古国留学生进行了语言偏误调查,具体分析了蒙古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把”字句情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能为蒙古国留学生语法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Chinese and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guided by linguistic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oumenon study of "Ba" sentence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 stud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rrors i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Ba" sentences by Mongolian students, and design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types of errors, the selection and ranking of grammatical items in syllabus and textbooks, and the students' grade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ntactic features,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Ba"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ror analysis, linguistic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 item selection and sort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existential sentences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survey of the errors in the acquisition of "Ba" words and sentences among the Mongolian students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and concludes the types of error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This paper makes a linguistic error investigation on Mongolian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Mongolia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Chinese "Ba" sentences, hoping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grammar teaching of Mongolian students.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春;;校园bbs语言概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沙宗元;;课外语言环境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程艳;日语被动态汉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1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