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跨文化视阈下隐喻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03:48

  本文选题:隐喻 + 文化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摘要】:本文立足于钱钟书的隐喻两柄多边理论,在跨文化视阈下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并通过一些例子说明隐喻认知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创造并构成文化和传承并发展文化。
[Abstract]:Based on Qian Zhongshu's theory of two multilateral approaches to metaphor, this paper makes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metaphor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illustrate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ical cognition and culture through some examples. 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device, but also a way of thinking.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metaphor is embodied in its cultural archetypal color, which creates and constitutes culture and inherits and develops culture.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2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寅,李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3 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4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5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6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7 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嗣海;;汉语自谦语的文化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考试周刊;2010年01期

2 蒋汶倩;;文化差异下的隐喻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1期

3 毛玲莉;王灵霞;;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2期

4 王彦彦;;网络语“杯具”及衍生词句的认知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0年01期

5 张建伟;;写实水墨的文化特征[J];文艺研究;2010年03期

6 欧阳伟;;喀什地区汉语方言词汇所体现的文化特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贾建军;;天水旋鼓舞的文化特征与功能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赵冬梅;周宗奎;;儿童同伴交往中的攻击行为:文化和性别特征[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9 周黎燕;;中西乌托邦文化特征比较论[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赵霖;;山西万荣花鼓的文化特征考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立新;翟京生;陈长林;;海图符号的构图及其认知研究[A];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第五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屈鹏举;张铱格;;生态黄河 绿色兰州——兰州黄河环境景观特色文化规划设想[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玉萍;杨雪峰;;风貌特色——城市价值的一种显现[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德平;;长号唢呐音乐——会理民族民间艺术的奇葩[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付兆佳;;大学文化同质化倾向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韦茂才;;依托长寿文化 提升巴马旅游业竞争力[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滨章;;融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于现代风景园林[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杨豪中;韩怡;;陕北地区乡土聚落环境中的文化特征研究与保护策略[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朱建宁;;中国文化与园林艺术之特征[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江新;张海威;;汉语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关系初探[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琦 龚宏富 唐林伟;高职文化要实现三个“对接”[N];光明日报;2011年

2 隋明梅;文化,城市发展之根基[N];经济日报;2011年

3 马戎;调整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定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王琦 龚宏富 唐林伟;高职文化要实现三个“对接”[N];光明日报;2011年

5 隋明梅;文化,城市发展之根基[N];经济日报;2011年

6 马戎;调整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定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梁锦弟 何可人 记者 黄青山;设立深圳移民文化节[N];深圳商报;2011年

8 一宁;生活中的东西方差异[N];中国服饰报;2011年

9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后 卢君;企业文化与可持续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记者 夏平容;城市营销出新招 打好三张“世界牌”[N];雅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何静;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继文;中日古典定型诗歌中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宋立民;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谭淑娟;唐代判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谢军;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细节化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云妆(Nguyen Van Trang);汉越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维娜;从时尚广告审视月份牌现象[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王梅;中国传统麒麟狮子图像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吴洁;关于BBS辩论的批评话语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刘莉;从隐喻产生角度分析英语对话中的爱情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红;中日两语“左、右”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李雪;对个体量词「P 」、「~つ」和“个”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钟健星;苏轼词隐喻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夏商周;论艺术成为媒体[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陶宁;服装设计跨界于Lomo摄影及启发[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01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1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