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自然种类词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8-06-11 15:39

  本文选题:自然种类词 + 不确定性 ; 参考:《学术研究》2011年12期


【摘要】:李晨阳教授认为自然种类词不是严格指示词,给自然种类命名具有不确定性,用以命名的样本可以代表不同层面的多个自然种类,由此自然种类词的指称是不确定的,相关个体是否为某自然种类实例应由主体后天决定,因而表达自然种类本质的后天必然命题是不存在的。但指称不可测知论题是有条件的,蒯因是用它来反驳绝对指称观,进而论证本体论的相对性;相对一个拥有既定翻译手册的语言共同体,语词都有确定的指称。作为一类特殊的语词,自然种类词相对于语言共同体也是指称确定的;确定其指称的意义是一类社会性建制,被分配至语言共同体内不同人群:命名者的意向、兴趣等语境因素形成了最初的核心范型意义,一般成员拥有的正是范型意义,相关专家则掌握着发挥解释范型作用的识别标准意义。基于上述讨论,就可以较合理地应对李晨阳教授向直接指称理论提出的挑战。
[Abstract]:Professor Li Chenyang believes that natural category words are not strict deixis, and there is uncertainty in naming natural species. The samples used to name natural species can represent many natural species at different levels, so the reference of natural category words is uncertain. Whether the relevant individual is an instance of a natural species should be decided by the subject after birth, so the postnatal inevitable proposition expressing the nature of the natural species does not exist. Quine uses it to refute the notion of absolute reference and then prove the relativity of ontology. In contrast to a language community with an established translation manual, words have definite references. As a special kind of words, the words of natural species are also ident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linguistic community, and the meaning of determining their reference is a kind of social system, which is assigned to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the language community: the intention of the nomenclator. Interest and other contextual factors form the initial core paradigm meaning, the general members have the generic meaning, and the relevant experts have the recognition standard meaning to play the role of explanatory paradigm. Based on the above discussion, Professor Li Chenyang's challenge to direct reference theory can be reasonably met.
【作者单位】: 江苏警官学院管理系;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对克里普克语言哲学的系统性质疑和对一种新理论的建构”(11JJD72000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完全信息博弈论的归纳概率逻辑基础”(08BZX04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本臣;;关于方位词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曾剑平;;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以意义模糊和歧义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谢竞贤;;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隐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华玲;;奎因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J];文教资料;2005年36期

5 杨清;;论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J];语文建设;2008年01期

6 汤京普;路涛;商华;;近古汉语副词“忒”、“忒煞”杂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唐淑华;王扬;;有限理性理论与文化预设[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谷峰;;翻译中的动态意义观阐释[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石;;文化是什么?[J];现代传播;1993年01期

10 刘会;;从解构主义看文学译本的多样性[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傅云云;;修辞学简述[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邢云飞;元培翻译:语言服务需要团队协作[N];华夏时报;2009年

2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系;汉语运用要力避歧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脑记者招待会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房红梅;言据性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鹏飞;汉语中作主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名词短语的句法和语义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潘桂娟;关联性与引文理解[D];河北大学;2005年

3 吴倩;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姝虹;接受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作品复译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海珍;指称信息的不确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琴;论及物系统中过程的不确定性与歧义[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邓璐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张颖;模糊语义学与译学视野中的模糊对等[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林元龙;关联理论与话语误解[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小雨;言语交际中误解和刻意曲解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5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5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