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郝懿行《证俗文》“东齐”方言考

发布时间:2018-06-11 15:53

  本文选题:《证俗文》 + 东齐 ; 参考:《管子学刊》2013年03期


【摘要】:《证俗文》是郝懿行俗语词研究的代表作,书中记录了许多方言词语,尤以作者家乡东齐方言出现频率最高,经过与今山东东莱片方言的对比研究,东齐方言的演变呈现两种情形:与今东齐方言基本相合;今东齐方言已不用或暂不可考。
[Abstract]:It is a masterpiece of the study of Hao Yi-hang 's colloquial words. Many dialect words are recorded in the book, especially the dialect of Dongqi, the author's hometown, which appears most frequently.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Qi dialect presents two kinds of situations: it basically coincides with the present East Qi dialect, and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or temporarily impossible to take an examination of the Eastern Qi dialect.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H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山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时仪;;略论《慧琳音义》的校勘[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2 徐式谷;历史上的汉英词典(下)[J];辞书研究;2002年02期

3 姚永铭;《慧琳音义》与辞书编纂史研究[J];辞书研究;2002年05期

4 徐成志;彰瘅督导 共创典常——论辞书评论的作用及其发挥[J];辞书研究;2003年01期

5 徐时仪;王应电《同文备考》述略[J];辞书研究;2004年03期

6 蒋德平;;从楚简新出字看《说文》或体[J];辞书研究;2007年06期

7 郝茂;;文字编的辞书性质分析[J];辞书研究;2009年04期

8 彭敬;;灿烂的中国古代辞典文化——《中国辞典史论》随想谈[J];辞书研究;2009年04期

9 杨载武;;《篇海类编》真伪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杨继本;;关于字典编纂创新的思考和作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屈梅娟;;东平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曾启雄;林雪栶;;汉字字书中的色彩文字[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5 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贾娇燕;《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洪华;宋代“小学”文献考略[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证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高文亮;高陵县仁和村郓城方言岛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素慧;原本《玉篇》于《汉语大字典》的补苴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绪彦;《华英字典》及其新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爱宁;山东栖霞方言“好一个+VP”之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存花;胶南方言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嘉明;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字本位词典编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邵园园;枣庄方言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魏晓丽;《字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海清;无棣县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槐;;论地域文学中的方言情结[J];电影文学;2007年10期

2 彭小琴;;渑池方言古语词考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清平 ,明任 ,绍飞;《暴风骤雨》方言词语例释[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4 徐文炎;汉扬雄撰《方言》开拓了训诂新径[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聂志平;东北方言词语散记[J];呼兰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6 谢自立;《汉语方言大词典》简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张金霞;《聊斋俚曲集》方言词语补释[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8 田雪勤;;魅力方言[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6年04期

9 刘勇;;东北方言动词“打”小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7期

10 任晓彤;;浅析《说文解字》中所收方言词的地理层次[J];语文学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方有国;;重庆方言词语探解[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吴继章;巫建英;;有关当前出版物方言词语的几个问题[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王俊霞;王恩建;;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语的注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4 郭芹纳;;陕西方言词语的训诂与词书的编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蒋伟伟;;关于PSC说话项词汇、语法评判中若干难点的调查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尷菊玲;;陕西方言中的“僚”、“蒇”、“完也”及其文化内涵[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程明安;;“《金瓶梅》方言与伍家沟民间土语之比较”一文的研究方法指瑕[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黑维强;;论古代契约文书的语言特点及词汇研究价值[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宏;东北方言在娱乐中的语用功效[N];吉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连弟;“权威词典”折射生活巨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3 ;解读湖南方言[N];湖南日报;2003年

4 王楠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仔细”还是“子细”,早已不是问题[N];文汇报;2002年

5 王吉;我国首部《红楼梦汉英习语词典》面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6 肖克凡;消逝的方言[N];天津日报;2004年

7 兰守亭;西方人眼中的《马桥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杨锡彭;从符号学角度再谈名与实[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杜永道;怎样正确看待外来“字母词”的“入侵”?[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10 记者 张群群;《文化包头》丛书厚重面世[N];包头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美雨;车王府藏子弟书方言词语及满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王东;《水经注》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证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廖宏艳;俗语辞书《证俗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静;新野方言词语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付楠楠;东北方言词语使用和语言态度的代际及地区差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孔凡洁;《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永胜;河曲方言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弘;常州市高中生方言词语使用情况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8 顾海芳;《镜花缘》语言现象散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家国;渠县方言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邢璇;鹤峰方言词汇与民俗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5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5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