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的吟诵及其传承
本文选题:女书 + 吟诵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女书的吟诵问题,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重视。事实上,女书是先吟诵出来,然后才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吟诵既是女书创作的土壤,也是女书教化功能的内在要求。女书吟诵在声律、节律、韵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征。只有通过吟诵的传承,才能促进女书的健康发展。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the recitation of women's books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fact, women's books are first recited, then written down. Reciting is not only the soil of the creation of women's script, but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women's script. The female recitation has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spects of rhythm, rhythm and prosody. Only through the inheritance of recitation, can we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women's scrip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宁杰;;女书歌曲的文化内涵与形态特征[J];艺海;2007年06期
2 廖宁杰;;女书民歌的音乐特点[J];艺术教育;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樱;湖南江永“女书”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贺夏蓉;;女书叙事诗的口头程式特征[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彭泽润;;江永女书音节文字中的异体字和同音字[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彭泽润;李日晴;;湖南江永女书文字记录的作品[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彭泽润;朱凌青青;;江永女书音节文字的历史命运和理论启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文婷;江永女书文字的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商文娇;乡村妇女生活中的信仰艺术[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采芳;响器班的女人们[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宫哲兵,刘自标;女书与妇女文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叶绪民 ,李庆福;女书文化的探索和破解[J];寻根;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建军;女书作品的诗学价值[J];寻根;2001年04期
2 谢志民 ,邹建军 ,林冠兴;奇特而神秘的中国“女书”(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4期
3 田李隽;女书的女性文化透视及文化生态保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谭峻 ,唐功伟;传奇的女书与女性习俗[J];文史博览;2004年08期
5 刘春侠;“女书”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谢志民;江永“女书”概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杨仁里;女书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1998年03期
8 ;中国第一位女书法家 (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8期
9 杨仁里;情迷女书——女书故事二则[J];民族论坛;2004年06期
10 田李隽;江永女书及其女性文化色彩[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远藤织枝;;中国女书的文化价值[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李俊娜;;女书、假名初造字比较研究[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鹏;孙茂松;;Win32平台下女书拼音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吕君忾;;格律诗词之粤语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谢志民;;“女书”中的百越文化遗存[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6 谢志民;;论女书是瑶字不是汉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高丽萍;;继承、保护和挖掘中文古籍文献发扬图书馆的传承精神[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国华;;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失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磊焰 明星;神奇女书:历史的一道谜[N];四川政协报;2002年
2 于磊焰 明星;撩开中国女书的神秘面纱[N];中国商报;2002年
3 明星;神秘“女书”下月走出深闺[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记者 博悦;探索“女书”奥妙 保护“女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玉琴;女书:渐行渐远的风景[N];人民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玉琴;女书:拿什么拯救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7 通讯员 魏大江;中国第一部女性文字专著《女书习俗》出版[N];湖北日报;2009年
8 卞建立;韩兴荣传承光大“中国北方女书”[N];农民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新国 通讯员 唐晓君 莫胜;“女书习俗”抢救保护迈出新步[N];湖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任正英;“女书习俗”抢救保护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妇女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继红;汉字文化圈西夏文、女书书法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4 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陶红;蚕丝文化传承中教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赖晓东;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权杖交接时机影响因素及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伶俐;女书:教育学的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姗;商代青铜器兽面纹与良渚玉器兽面纹关系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路文忠;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及其时代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巩s
本文编号:2009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