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环境下写作文本中的叙事结构及其计算

发布时间:2018-06-12 12:11

  本文选题:叙事结构 + 写作文本 ; 参考:《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语言具有社会性,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从写作文本的观察和比较中找出叙事结构并进行计算是当前网络环境下技术促进语言运用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三种国际上流行的文本分析途径的基础上,本文建构了"SEHL"叙事结构的分析模型,并采用句子编码的方式实现了对写作文本叙事结构的计算。在一个长达两年的技术促进语言运用的追踪研究案例中,这种叙事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初步显现出了效果,发现了学习者写作文本结构发展的相关规律。叙事结构及其计算在写作文本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为语言材料中提取出学习者的叙事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计算的途径,为认识网络环境下不同学习者写作结构如何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研究和解释。
[Abstract]:Language is sociable, and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language is to use it. To find out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calculate it from th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of writing tex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pplication promoted by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network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three internationally popular approaches to text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SEHL" and uses sentence coding to calculate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writing text. In a case study of two years of technology promoting language use, the narrative analysis model and the computational method have shown preliminary results and found the relevant ru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ers' writing text structur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its calculation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analysis of writing texts, which provides a computable way to extract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learners from language material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learners' writing structure develop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a useful attempt to study and explain it.
【作者单位】: 中央电化教育馆资源综合部;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兴龙;王冰洁;张俊;;技术促进语言运用的五个假设[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奇;冯军;;翻译中的语义筛选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刘英杰;;英汉动物词汇文化语言学透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6期

3 孙绪华;;言语行为中的语用修辞——以英语陈述句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黄荣足;;CAI在外语教学中理想与现实作用的差距及其原因[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薛秀晶;;深入语境进行俄语词汇语义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6 邓琪,郭绪文;访谈节目的话语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张新海;;汉英动物名称与民族文化[J];大家;2010年04期

8 朱卓;;以英文原声电影优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电影评介;2008年13期

9 沈妍斌;;On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 Interpreter in Business English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the Nor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8期

10 张安华;社会语言学研究及发展趋势[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薛朝凤;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郭忠伟;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理论及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单军锋;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连贯研究及对读前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严加平;针织童装造型“语言”的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8 姜宏楠;肇源话平翘舌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宁菁;语境视野中的礼仪文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国光;词汇的心理属性和词汇的体系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周兢;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汉语儿童语用发展研究给早期语言教育带来的信息[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Rupert Wegerif;魏晓玲;吉U,

本文编号:2009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9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