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与重塑:女书文化的女性主体性与社会认同
本文选题:女书文化 + 女性主体性 ; 参考:《理论月刊》2013年04期
【摘要】:女性主体性是改变女性地位的关键,一直为社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女书之乡—江永县的女性和女书传人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分析认为,自然女书传人通过创造和使用女书这一特殊性别文字来反叛男权、否定男性,女书传人对母亲身份和女性身份的认同是女性主体性的启蒙。但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女性话语,在国家和女性自身话语的双重建构下,女书传人仅作为一种表象的在场者,其主体性仍然缺席。后现代女书传人借助政府主流话语女性利益代言人力量,通过女性自身的主体活动来寻求和建构女性的自我认同,形成健全的女性主体性,继而寻求并赢得社会认同。
[Abstract]:Female subjectivity is the key to change the status of women, has been concerned by social scholars. This paper takes Jiangyong County, the hometown of women's script, as a typical case.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atural women's script inheritors revolt against the male power by creating and using the special gender characters of the women's script, and negates the male. The identity of mother and woman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female subjectivity. However, as a kind of unique female discourse, under the dual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e and women's own discourse, the descendant of women's script is only present as a kind of appearance, and its subjectivity is still abs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power of female interest spokesman in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of government, postmodern female inheritors seek and construct women's self-identity through their own main body activities, form a sound female subjectivity, and then seek and win soci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2M511634)
【分类号】:H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俊丽;罗晓燕;;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二语习得[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叶君;;语言、社会认同和少数族群[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李飞龙;;汉语热词的集体记忆与社会认同——“给力”等词流行的社会学解读[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4 赵文刚;;神秘“女书”探路产业[J];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产业);2007年02期
5 奉恒高;在“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张PrPr;;假期,我们去考察“女书”档案[J];档案春秋;2006年02期
7 杨仁里;;从民歌的异地趋同性看女书的地域区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8 莫胜;蒋文龙;;生死相依,一位耄耋老人痛并快乐的女书情缘[J];民族论坛;2007年04期
9 杨娟丽;唐治;;王成:女书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消亡[J];中国西部;2008年03期
10 ;女书 世界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J];21世纪;2009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女子大学 王凤华;女书文化开发的前景[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曾衡林;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着手筹建[N];湖南日报;2002年
3 卢朝晖;江永抢救女书文化创新传承机制[N];永州日报;2007年
4 马晓京;传承保护女书文化旅游资源刻不容缓[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中共江永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忠华;女书,不再尘封的文化资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任洪丽 杜学敏;女书文化重现生机[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卢朝晖;女书文化抢救保护又有新成果[N];永州日报;2007年
8 清华大学 赵丽明;女书研究:失真比失传更可怕[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魏梦佳 俞俭;江永女书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N];西部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范涛;抢救神奇女书[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蕾芳;认同与翻译[D];外交学院;2005年
2 宋学东;语音变异及其语用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13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1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