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满蒙译本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三国演义》 + 满文译本 ; 参考:《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对《三国演义》满文译本、蒙古文译本和汉文原著之间进行了跨语言的比较研究,确定了:满文《三国演义》是根据明嘉靖壬午年间刻本系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翻译的;蒙古人最早翻译《三国演义》,完全是按照满文译本翻译的,并没有和汉文原著核实,因此蒙古文译本中保留了满文译本的翻译错误。在《三国演义》蒙古文译本中没有出现蒙古人习惯于其他汉文小说翻译中经常出现的创造性的编译和删节、改写等情况。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ross-linguistic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nchu version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Mongolian versions and the original works of Chinese.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Manchu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as translated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of the inscription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Jiajing Nonwu period; the earliest Mongolian translation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as completely trans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chu translation, and was not verified with the original work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erefore, the Mongolian translation retains the translation errors of the Manchu vers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re is no creative compilation, abridgement, rewriting and so on, which the Mongols are accustomed to in the translation of other Chinese novel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三国演义在东方各国的传播与影响》(批准号:05JJD750.47-9916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12;H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士娟;记满文抄、刻本《三国演义》[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02期
2 黄润华;;满文翻译小说述略[J];文献;1983年02期
3 王丽娜;;《三国演义》在国外[J];文献;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丽平;;试析宋元民间叙事文体中的张飞形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章宏伟;;论清代前期满文出版传播的特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乌云娜;;清代蒙译汉小说版本述略[J];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4 王思豪;;话说《三国演义》中的赋及赋论[J];名作欣赏;2009年10期
5 钟林斌;;“襄阳会”故事的演化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艺术超越[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郭秀琦;银翠莲;;曹植犯禁出司马门时间地点新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诸寅啸;薛琪瑜;;潘凤人物形象转变与潘凤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8 文军;李培甲;;国内《三国演义》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宋先红;;历史书写、历史认知与叙述语体——兼论中国现代短篇历史小说的白话语体选择[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骆海辉;;《三国演义》泰译本的历史价值及当下意义[J];名作欣赏;2012年2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彦臣;清代“国语骑射”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雪晴;胡曾、周昙《咏史诗》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张敏;对明代小说中赋作的初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绮炜;叶逢春刊《三国志传》版本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颜彦;《三国演义》嘉靖本与毛评本比较研究:以人物形象为中心[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赵修红;明人笔记中的小说史料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韩得志;《三国演义》“贼”义解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李阳阳;朱鼎臣编纂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潘丽娜;貂蝉形象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张艳艳;中国内地武侠电视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非;;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哭”的艺术[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2 袁斌;;关羽之“忠、义、智、勇”——论《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J];华章;2011年14期
3 宦书亮;;《三国演义》梦系统解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刘齐文;;《三国演义》对日本民间文学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5 张宝;;明人评《三国演义》及其对历史与虚构的认识[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6 赵瑞华;王礼亮;;《三国演义》中陈宫形象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7 张真;;在人神之间徜徉:《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关羽形象之比较[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杜贵晨;;《三国演义》与儒家“圣人”考论[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2期
9 汤耀曦;;从《三国演义》看中国古典小说的曲折描写[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10 李勇;;论曲亭马琴对《三国演义》及其历史演义叙事法的接受与超越[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宪亮;;论《三国演义》之“白帝城托孤”[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喻斌;;曲直随剪裁 善恶任取舍——析《三国演义》中上庸之战的虚与实[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单长江;;《女仙外史》乃刻意模仿《三国演义》之作[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关四平;;刘备与宋江比较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研究之一[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颖;周琳;;赵越 智慧与恬淡共舞[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6 蓝晓光;;从《三国演义》看中国古代的竹兵器[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于雷;;无鲁鱼亥豕 倒新鲜别致——泛论《红楼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8 欧阳健;;传统文化与四大名著论纲[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9 余兰兰;;“神仙”式的军师——论《三国志平话》对诸葛亮形象的神化[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许雯丽;;论审美与道[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蛟潭二中 王胜生;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易主”现象[N];学知报;2010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蒲荔子 实习生 周晓婷;《三国演义》“不靠谱”却真实[N];南方日报;2011年
3 胡德平;父亲读《三国演义》的几个片断——刘禅降表[N];南方周末;2011年
4 胡德平;父亲谈《三国演义》的几个片段[N];南方周末;2011年
5 胡德平;父亲读《三国演义》的几个片断[N];南方周末;2011年
6 易中天;《三国演义》的“性之病”[N];南方周末;2010年
7 王杰;《三国演义》的宗派主义批判主题[N];学习时报;2011年
8 ;争气八谈[N];学习时报;2010年
9 际平;从耀邦同志读书阅数想到的[N];中国信息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成长;鼎足三分梦 杂然赋流形[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莹;《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3 李正学;毛宗岗小说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彬;《三国演义》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洪云;《三国演义》“择主”描写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古旭;《三国演义》研究三题[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4 沈晓云;《三国演义》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D];宁波大学;2010年
5 韩得志;《三国演义》“贼”义解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种松;对《三国演义》中武术器械之探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左岩;近二十年《三国演义》影视传播及价值实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郑淑惠;试论《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D];重庆大学;2011年
9 韦春萍;《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0 刘大印;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流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3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1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