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时量成分与否定词的组合形式及其语法特点
本文选题:时量成分 + 否定结构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动词、时量成分与否定词的组合,可以形成三种结构:"时量成分+否定词+动词"、"动词+否定词+时量成分"和"否定词+动词+时量成分"。第一种结构与后两种结构语法意义差别较大,后两种结构则较为接近。能进入三种结构中的动词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三种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换。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verb, time quantity component and negative word can form three kinds of structures: "time element negative verb", "verb negative word time quantity component" and "negative verb time quantity component".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the first structure and the latter two are quite different, while the latter two are similar. Verbs that can enter the three structures have different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The three structures can be convert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事件表述中的时间量研究”(11BYY086)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储泽祥;;肯定、否定与时量成分在动词前后的位置[J];汉语学报;2005年04期
2 马宏程;熊雯;徐杰;;全句否定范畴标记的句法位置及相关解释[J];汉语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宇明;“一量+否定”格式及有关强调的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张谊生;;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J];中国语文;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论“洗一次”的句法属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胡德明;;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胡利华;;安徽亳州方言中的“得”简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BA式形容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余舟;;汉英“吃”所构成的词语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陈晓燕;;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跃珂;;汉语的“重复”与英语的“Repetition”[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君章;现代汉语“V单+N”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秦洪武;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3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4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5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6 邢福义;小句中枢说的方言实证[J];方言;2000年04期
7 王卫峰;;“夫”的统摄连接功能论[J];古汉语研究;2009年02期
8 张济民;遵义县田坝仡佬语的否定副词和发语词[J];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01期
9 徐杰;;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3期
10 项开喜;事物的突显性与标记词“大”[J];汉语学习;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毓智;说“碴儿”和“茬儿”[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2 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J];汉语学习;1988年01期
3 ;新书简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4 胡壮麟;语义功能与汉语的语序和词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赵学武;语序对句型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席德之;;略论现代汉语的语序[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7 张勤;现代汉语“东/南/西/北”的组合类型[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8 永梅兰;谈汉语谓宾语序的教学[J];语言与翻译;1996年01期
9 张维鼎;汉语语序的功能语法浅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10 孙光贵;语序研究的范围及语序的常式和变式[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君;;论英汉状语从句语序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哈斯其木格;刘佳;;蒙古语复辅音初探[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曹德和;;“规范度评价以什么为根据”再论——从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谈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10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邋沙涛;古医籍中的语序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邵敬敏;“虎头”岂能“蛇尾”[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黄行;语言翻译与语言多样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刘楚群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隐现句的句法象似性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维奇·斯卡伯;植根文化:突围词语理解困境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洪建;哈萨克族学生汉语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席建国;英汉介词研究的类型学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素秋;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建晓;语序与翻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陈曦;汉英否定结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朴敬玉;汉韩语序对比与汉语阅读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翠莹;印尼华裔“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及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5 李洁琼;普通话儿童基本语序获得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刘晓红;指量名结构的语序及分布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山燕;泰国学生汉语常用否定结构使用情况调查及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钟佳;英汉语序对比研究与翻译[D];中南大学;2011年
9 林佳娜;外国学生作文中语序偏误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函柯;英汉语序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0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3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