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洪堡特研究
本文选题:俄国 + 洪堡特研究 ; 参考:《外国语文》2013年01期
【摘要】:对洪堡特的研究由来已久,然而他在自己的时代提出的许多思想观点在当代语言学中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俄国学者解读洪堡特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尤其重视挖掘其对俄罗斯语言学发展、心理语言学理论形成的影响。
[Abstract]:The study of Hunbaut has a long history. However, many of the ideas he put forward in his time have not been deeply studied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Russian scholars have their own unique perspective in interpreting Hunbaut.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linguistics and the form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theor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学生与俄罗斯人俄语语言意识对比及模式化研究》(项目编号:12BYY14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俄国洪堡特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6JD740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姚小平;作为人文主义语言思想家的洪堡特[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肖薇;张岚;;《婚姻法》汉英文本语篇分析及文化义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赵志军;;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的自觉——论王蒙的语言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陈慧平;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刘胜;方瑞芬;;中国话语研究及发展趋势[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唐晓琳;董岩;;拉丁语: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共同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赵晓芳;;语言天空下的别样风景——关于《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宇文利;;论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高云球;王巨川;;时间文化学的朦胧起点[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转型与平民意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赵宁;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民族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傅瑜琴;《俗语典》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柳;洪堡特语言内部形式理论在俄罗斯语言哲学中的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来彦;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亚静;汉语常用单音节形容词的发展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桂生;英语国家学生母语文化迁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大为;;文学者,民族精神之寄托也——大学语文遭“罢黜”后的反思[J];科技资讯;2006年21期
2 姜胜;;《儒林外史》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语文学刊;2010年11期
3 潘世松;雷力嫣;;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称谓语语用考察[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陈彤;;高职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0期
5 V.Skali酓ka;王德春;;类型学和语言的同一性[J];当代语言学;1965年06期
6 程祥徽;汉语风格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7 李景蕙,程美珍,刘英林;对外国学生的基础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8 ;关于词例[J];辞书研究;1980年02期
9 田文;教学语言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10 丁金国;对比语言学及其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黄俊杰;;试论广义写作[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郭龙生;;语言潜、显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孟华;;语言的传道士[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刘家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韩红;;“语言国情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之比较考察[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关定华;张家录;;语言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段红梅;;语言、世界、人的信息本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几十种语言濒危[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周润健;是语言糟粕还是汉语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薛涌;汉语的开放[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景义;别让我们的母语再尴尬[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王战华;汉语要当“语言领袖”[N];中国商报;2000年
9 顾礼俭;有赞同 有不赞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潘玉英;我省部署“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刘庆元;《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小说的现代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薇薇;语言与跨文化交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晓梅;经济实力与外语教学市场的语种竞争[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5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与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沛富;预制语言与语言教学[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尚喜梅;论语言和语境的实现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秦海丹;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8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4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