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
本文选题:歇后语 + 概念整合理论 ; 参考:《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歇后语。文章首先回顾了歇后语研究的传统方法和历史,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接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三条典型的歇后语。概念整合理论为歇后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可以更细致地阐释歇后语的认知动因、推理逻辑和意义建构过程。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use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o analyze Xiehouyu.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Xiehouyu, points out its shortcomings, then introduces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and then analyzes three typical Xiehouyu by using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Xiehouyu, which can explain in more detail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reasoning logic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Xiehouyu.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H0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耀辉,扈金元;谈歇后语的辞格运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小平;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陆;;典故的认知机理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鞠红;;低调陈述:基于隐喻及转喻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张佳易;;概念整合理论在英汉新词意义建构中的解释力[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洪丽;;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霜梅;汉语定中短语转喻探微[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邓敏;;网络语言中的转喻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7 张辉;杨波;;认知组构语义学与比喻语言字面义及非字面义的区别[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昱;崔桂珍;;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潘晓柒;;熟语隐喻在现代体育运动中的运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邓红华;;郴州俗语使用情况调查[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菊花;朝鲜后期汉译谚语集《耳谈续纂》语言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吕春燕;中日移动动词的认知语义学对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石洛祥;中国英语学习者惯用语块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8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明树;“主观化对等”对原语文本理解和翻译的制约[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鲜菊;汉泰语谚语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许家群;目的论视角下的歇后语翻译[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国微;汉语典故性成语的隐喻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萌;移就辞格的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素玲;矛盾修饰法的认知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惯用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明媛;英汉天气习语隐喻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钟立婉;人体部位习语的认知转喻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9 孙肖茜;汉语“手”族词的认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10 唐璐璐;风潮中传统的坚守与更新[D];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丽;陈亚杰;;对歇后语的概念整合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定逸;;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3 胡姝昀;;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阐释[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宗武;;浅谈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及其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谭永祥;歇后语研究中的几个理论误区[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6 李根柱;职业歇后语[J];家庭科技;2000年06期
7 欧阳若修;歇后语简释(选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8 温端政;;关于“歇后语”的名称问题[J];语文研究;1980年01期
9 江羽;;打火石和歇后语[J];晋阳学刊;1981年06期
10 郑伯成;;浅谈歇后语的群众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之伟;;谈歇后语及其修辞、语法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姚景良;;试说闽南特有的歇后语[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曾贤模;;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魏娉婷;席晓青;;论汉语歇后语的英译策略[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5 刘禀诚;;歇后语论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倩倩;满君丰;阳爱民;陈本才;;普适计算环境中上下文推理问题的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7 郑洁;陆化普;李志恒;;模糊控制在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探讨[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宋雪松;文旭;;二语习得中的概念整合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安娜;刘海涛;侯敏;;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洪涛;;论《金瓶梅词话》的双关语和跨文化翻译问题[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震亚;邂逅“歇后语”[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马艳荣 石磊;金塔民间歇后语解读[N];酒泉日报;2011年
3 江志伟;以茶为题的歇后语[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4 谢作文;辞章灿丽 别具匠心[N];文艺报;2006年
5 记者 金鹏 陈峰华 见习记者 缪雨;“V汀钡木茫号D暄罢摇疤鹈邸鄙袒鶾N];嘉兴日报;2009年
6 兰卡才让;浅析藏族谚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N];黄南报;2007年
7 周伟良;俗语典市场呈割据态势[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程天赐;“菜都”建起生态博览园[N];农民日报;2002年
9 郑伟;标题靓了 新闻活了[N];新闻出版报;2000年
10 杨松涛;上元县的照壁——一定[N];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5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磊;圣经寓言故事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郭冰;明清时期“水浒”接受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祥;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谚语的阐释力[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尚云龙;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王迎宾;从概念整合理论看方文山歌词意境[D];河南大学;2009年
4 王慧;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隐喻意义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旭;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义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廖扬;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语中汉语熟语翻新的认知阐释[D];重庆大学;2008年
7 张晴;唐诗中月之意象的概念整合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8 庄翠红;从概念整合视角研究商业广告的意义构建[D];西南大学;2008年
9 曹晓燕;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歇后语意义构建的认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6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