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方言单字调的感知研究
本文选题:垫江方言 + 声调 ; 参考:《语言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实验证明,拐前段时长、音高、拐前段音高增幅对垫江方言的两个降调起辨调作用;拐前段和拐后段时长对凹调起辨调作用;拐前段音高增幅对凹调不起辨调作用;阴平调在感知上存在升调和平调等多种变体。在感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声调格局和声调感知之间的关系。
[Abstract]: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 length of the front segment, the pitch of the front seg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itch in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crut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fferentiating the two lowering tones in the dialect of Qianjiang, the length of the segment in the front section and the section after the tur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tinguishing the concave adjustment, the amplitude of the pitch in the front segment is not able to distinguish the tone from the concave on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ariations such as ascending tone and flat tone in perception of Yin flat ton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ercep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e pattern and tone perception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健;施其生;;汕头谷饶方言多个降调的声学分析和感知研究[J];中国语文;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健;施其生;;汕头谷饶方言多个降调的声学分析和感知研究[J];中国语文;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施其生;金健;;谷饶方言多个降调的声学分析和感知研究[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薛鑫;石锋;;普通话阴平和去声之间的听感分界[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武俊英(PHAN VU TUAN ANH);汉语声调与越语声调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谭秋瑜;视觉反馈对外国留学生单声调习得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程媛;初级阶段印尼华裔留学生二字组上声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鹏;汉语语音合成韵律控制方法与实现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覃薇薇;音高模式在即时回忆中的加工方式及其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孔江平;藏语(拉萨话)声调感知研究[J];民族语文;1995年03期
2 孔江平;哈尼语发声类型声学研究及音质概念的讨论[J];民族语文;1996年01期
3 杨顺安;关于普通话声调知觉中心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报;1992年03期
4 曹剑芬;普通话轻声音节特性分析[J];应用声学;1986年04期
5 高云峰;150年来中古咸山摄舒声字在上海话中的语音变迁[J];语言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五洲;;巢湖方言声调实验研究[J];文教资料;2007年15期
2 石锋;;吴江方言声调格局的分析[J];方言;1992年03期
3 蔡荣男;;德宏傣语单字调的声学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涛旧;笑一笑[J];出版参考;2005年17期
5 蔡荣男;;泰语单字调的声学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焦立为;石锋;;汉语方言声调格局的类型学研究(论文摘要)[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2期
7 王红斌;长治市城东桃园村方言点声调格局的实验报告[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8 邢梅萍;影响北京话音节时长的实验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殷学侃;;漳州话声调格局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李栋臣;“总结”概念的四要点[J];写作;2004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邹逸伟;;肺前段结核36例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3 殷治纲;;基于语料库的时长规整化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孙璐;胡郁;王仁华;;基于eta平方的声韵母时长统计分析[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5 王嘉龄;;轻声与时长[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N.Cue;郝士琢;蒋增学;杨百方;师勉恭;缪竞威;;1.6Mev D_2~+通过碳膜的透射[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上册)[C];1982年
7 孙国华;;普通话双音节Vl-/z、zh、j/过渡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刘劲荣;;拉祜语的声调格局及相关问题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凤杰;孟子厚;;实验方法及素材选取对听觉实验结果的影响[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10 吴寒;周凤英;张林军;舒华;高定国;;音乐训练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毛晶慧;奇艺网:抢占“用户时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劲松;突发模式下的可变时长光交换体系结构和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华;海水—卤水太阳池热性能研究和梯度层动力稳定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朱麟;中国人说英语的节奏模式及在教学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金海霞;苯甲酰脲衍生物F13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周武;DEGS1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申景平;两组新型的靶向性基因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张岩;一、新型高选择性5-HT_1受体激动剂Sumatriptan全合成新路线的研究 二、吡咯合成新方法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9 孙环星;靶向不同肿瘤基因的shRNA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联合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陈菊芳;基于电子系统的混沌同步与控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逆平;益阳和岳阳市区方言单音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静;衡阳和湘潭市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张;语音回路与汉语音节时长记忆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户新婴;河南长葛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楠;肝脏右前段门静脉系统解剖及亚段划分的新方法[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吴君如;普通话阳平和上声的感知空间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田方;关于英语中/n/和/l/的时长在连续语流中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丽;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分析[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10 吴静;中国外语学习者英语元音习得的声学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4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6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