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翻译的现代性——评赵稀方先生《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03:36

  本文选题:翻译研究学派 + 现代性 ; 参考:《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摘要】:正在出版于2009年的《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1]里,赵稀方先生以专门的章节探讨了当时在国内起步未久的翻译研究学派(亦即文化学派),与同类题材的专著相比,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此基础上,《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2]一书把视野深入拓展到历史文化领域,追溯到晚清,结合当代翻译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后殖民理论中的"理论旅行"、"再疆域化"等概念,对极具代表性的近代经典翻译案
[Abstract]:Published in 2009 in the New Histor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1], Mr. Zhao Xiofang devoted a special chapter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cultural school), which had not start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at that time, compared with the monographs on the same subject matter. It can be said to be the first of its kind. On this basis, Translation modernity: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May 4th Movement [2] extends its perspective to the field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goes back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concepts of "theoretical travel" and "re-territorialization" in post-colonial theory, this paper provides a very representative view of modern classic translation cases.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05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东风;;“《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2 苏珊·巴斯奈特;黄德先;;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未来——苏珊·巴斯奈特访谈[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许渊冲;;也议《红与黑》汉译大讨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2 杨公建;;《红与黑》在中国的影响及汉译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1期

3 刘芬;;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述评[J];琼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李田心;;许渊冲翻译理论和1995年《红与黑》汉译大调查[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周晓梅;;直译与意译之争背后的理论问题——从本质主义哲学转向介入主义哲学对译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红;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喻锋平;翻译研究“转向”现象的哲学观照[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英洁;论互联网文学翻译对译介学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慰;共谋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艳红;《挪威的森林》主要中译本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东风;;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J];中国翻译;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羽;;试论晚清短篇小说译本的现代性——以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为个案[J];求是学刊;2009年05期

2 庄小华;;中国翻译现代性变迁刍议[J];译林;2011年04期

3 邓联健;;输入·现代性·输出——罗选民、何元建编Translating China评介[J];外国语文;2010年04期

4 王晨婕;;从《林纾的翻译》解读化境说的现代性与传统性[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邹白茹;张景华;;超前的现代性[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6 陈永国;;本雅明译波德莱尔译坡:思想在文学翻译中的旅行[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7 王泰来;从善恶观看雨果作品中的现代性[J];国外文学;1985年03期

8 杨耕;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J];哲学动态;1995年10期

9 曹卫东;比较文学与文化现代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慕容怡嘉;文学的阀门:身份认同、现代性与思想之舞[J];文史博览;200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周士君;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光明日报;2005年

7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9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6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68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68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