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歇后语的内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6 14:21

  本文选题:歇后语 + 语义性质 ; 参考:《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400条歇后语(喻义型歇后语和谐音型歇后语)的语义性质进行评定分析,揭示歇后语的内部关系,即歇后语是否可以"歇后",歇后语的语义性质如何影响歇后语理解,同时提出歇后语内部关系的修辞说。
[Abstract]:Through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properties of 400 Xiehouyu (Yu meaning Xiehou harmonious phonetic Xiehou),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of Xiehouyu. That is, whether the Xiehouyu can "pause after", how the semantic nature of Xiehouyu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Xiehouyu, and puts forward the rhetorical theory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of Xiehouyu.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08JJDXLX269)资助
【分类号】:H13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弘;语音隐喻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王勤;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J];天中学刊;2001年03期

3 李小平;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徐盛桓;;话语理解的意向性解释[J];中国外语;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刘艳;浅析英语中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礼,衡桂珍;广告语与前提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凌来芳;面子保全论与《红楼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仇莉;论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刘晓萍;;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国少华;;论阿拉伯语词义指称范围的文化标记[A];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Zhang Xinhong;[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4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川英;汉语仿拟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陈晶晶;反语生成和理解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唐灵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许菊;关联理论与交际[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庞影平;外语学习中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吕波;[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赵伟;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8 何红;[D];郑州大学;2000年

9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盛桓;;相邻和相似——汉语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二[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年01期

3 王寅;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徐盛桓;;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7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王姝彦;;意向解释的自主性[J];哲学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端政;;关于“歇后语”的名称问题[J];语文研究;1980年01期

2 郑伯成;;浅谈歇后语的群众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3 朱东礼,朱锡眉;歇后语探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4 何玉麟;;歇后语与戏曲血脉相连[J];中国京剧;2006年08期

5 山佳;;北京新生的歇后语[J];北京纪事;2007年02期

6 ;关于过年的有趣歇后语[J];中国民兵;2010年01期

7 姜艳萍;;人物歇后语浅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刁统菊;《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运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徐志民;刘裕莲;;歇后语与隐喻[J];修辞学习;2005年06期

10 吕迎春;;歇后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魅力[J];阅读与写作;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之伟;;谈歇后语及其修辞、语法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姚景良;;试说闽南特有的歇后语[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曾贤模;;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刘禀诚;;歇后语论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安娜;刘海涛;侯敏;;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孟繁杰;;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霞;;从习语类词典来看西方文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温端政;王海静;;论“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建设中的相关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希杰;;序言[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志伟;以茶为题的歇后语[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2 兰卡才让;浅析藏族谚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N];黄南报;2007年

3 姚学文;“汉语桥”决出前10强[N];湖南日报;2008年

4 侯晓斌;“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在并召开[N];山西日报;2007年

5 章红雨;《现代汉语小语典》配多媒体光盘扩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记者 李晓芳;《新华语典》编纂工程正式启动[N];山西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锦才;规范词典出齐[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记者 魏伟生;海丰音字典出版发行[N];汕尾日报;2008年

9 ;曹先擢的辞书观[N];山西日报;2010年

10 孙毕 上海辞书出版社;词汇学-语汇学-词语学:语汇学史的螺旋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海凤;蒙古语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清亮;《红楼梦》中歇后语运用的顺应论阐释[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高竹;隐喻视角下的歇后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凤;同喻歇后语生成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4 宋佳;人物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张苏亚;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任娅妮;汉语歇后语的语境顺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周慧;歇后语的预设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8 赵红艳;文化视野中的歇后语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9 李媛媛;浅析《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维译技巧[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郭家萍;川方言歇后语的认知语义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0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70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8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