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网络语言
本文选题:后现代主义思潮 + 网络语言 ; 参考:《语文建设》2011年12期
【摘要】:正本文所说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上某些交际情景,如QQ聊天、BBS、论坛中使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字母组合、数字组合等。〔1〕关于网络语言的特点,学界已有很多论述,如简化和奢化、低品位和粗俗化。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有人解释为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有人解释为认知机理的作用,还有人解释为语用
[Abstract]:The "network language" referred to in this article refers to certain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on the Internet, such as QQ chat and BBS, some special words used in the forum, letter combinations, numerical combinations, and so on. (1) there have been many discuss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Such as simplification and extravagance, low grade and vulgarization.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ained by some people as the influence of sociocultural psychology, some as the function of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others as pragmatic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阐释学视角评析《论语》两个中英对照译本[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王芳;粟向;;诗歌功用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郑超;;《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悲剧成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雪桦;;浅谈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中的人性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朱林;;本雅明翻译观与解构主义的形神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韦晓萍;;文化传播与接受:电影名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左焕;马键;;叔本华意志哲学与佛教思想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刘洪祥;;浅论《水浒传》中“义”的价值评判[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张晓瑜;;思考《脸上的红月亮》[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2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3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8 崔颖;论志贺直哉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D];山东大学;2007年
9 高灵英;苏格兰民族形象的塑造: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苏格兰历史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海燕;试论英语辞格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高平;板块与反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玮;对戴·赫·劳伦斯《羽蛇》的原型解读[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艺术真实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青青;欧洲中世纪文学象征思想及其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守峰;;日语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吕奕;;中、英网络聊天室语言的词汇特征之对比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李铁范;张秋杭;;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4 邹立志;;从语言系统本身看网络语言的规范[J];修辞学习;2007年03期
5 胡明扬;北京话“女国音”调查(1987)[J];语文建设;1988年01期
6 王红旗;汉语“规范过度”现象产生的认识根源[J];语文建设;1998年11期
7 杨月波;曹振中;;网络语言的偏离与规范的必要性[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忠;;后现代包装艺术与拼接[J];艺术·生活;2001年05期
2 周文文;;小议网络新词[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3 赵利翔;;电影《怪物史莱克》的解构主义分析[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4 张亚楠;;试论福柯的权力观[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本期科目:语文[J];人生十六七;2007年Z1期
6 方李莉;;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思思;;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语言污染[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峥;高雅坤;;论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9 ;错误的网络语言[J];意林(原创版);2011年10期
10 朱彬;;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思维与创作[J];美术观察;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郁;邱慧;;90后高中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新特点探析——以贵州省花溪区清华中学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吴贻刚;苏小霞;张军献;;“范式之争”与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后现代主义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9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正云;;论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醒民;不必向后现代主义思潮“臣服”[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朱茂文;网络语言令父母头痛[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吴红英;面对习作中的网络语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6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7 陆文军;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杨丹 实习生 王成健 ;“闯进生活”的网络语言[N];湖南日报;2004年
9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腊生;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2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6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慧;艾柯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强;网络语言与中学生用语用词规范性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阳;俄语网络语言的修辞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文婷;网络语言的符号生成方式及其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王玮;动态语境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体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陶金;基于中英文实例的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70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7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