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的广度延伸
本文选题:翻译研究 + 文化转向 ; 参考:《中国科技翻译》2011年01期
【摘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研究的广度持续延伸。翻译定义和研究对象得到了扩展,翻译研究视角和方法逐渐走向多元,从而导致翻译批评也走向多元。在该文中,通过文献综述、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几个典型翻译研究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情况调查,对翻译中的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从而发现,当前的翻译研究的广度已经得到了很明显的延伸。
[Abstract]:Since the 1950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ranslation studies, especially after the "cultural turn".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he object of study have been expanded, and the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have gradually moved towards pluralism, which leads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data statistic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papers published in several typ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above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pth,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breadth of current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been clearly extende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伦敦大学;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新乐;翻译还是它本身吗?——“通化翻译”辨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唐小红;;对《翻译学归结论》的再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余丽君;;论形式的艺术张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王东波;;语言本体论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李德才;;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朱旭东;;民族国家教育知识和比较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再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李钢;;马克思哲学存在论价值新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春香;冯文坤;;后殖民视角下的中国译学研究及其反思[J];才智;2009年20期
9 王会平,张世晶;解读人类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10 卞绍斌,张宏;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与本体论的当代形态[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科雄;;公共服务:主观与客观之间[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刘宝良;李建中;张兆功;;基于本体的Web信息组织[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2年
4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李峻登;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西方超验型公共理性传统及其变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渊;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学研究:以弗·施莱格尔为代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雨莹;李商隐诗歌今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虹;从翻译伦理看林译小说中“误译”的理据[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音;敢曝文学翻译中的性别政治及其反思[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贺婷;翻译暴力:《围城》英译本的文化批判[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育军;恩格斯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好;基于本体的E-Learning课程创建[D];湖南大学;2010年
7 郭咏梅;从目的论视角谈时政新词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梦安;论《论语》中孔子的非理论性思想[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张利波;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的“转向”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电兴;;基于语言模糊论证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必然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2期
2 吕晓峰;邵华;;论心理学与文化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3 张谨;;科学观人类文化学转向的向路——基于西方科学哲学的历时性考察[J];江淮论坛;2010年02期
4 佟晓梅;;“文化转向”视阈下译者的主体性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2期
5 薛芳;;翻译文化研究的渊源及影响[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韩晓红;陈少康;;近十年西方译论在中国的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0期
7 徐洁;;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汉语异化翻译(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2期
8 纪海英;;心理学文化转向的基础[J];前沿;2010年05期
9 唐海鹰;蒋冰清;;翻译的文化转向与译者伦理回归[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崔宇;;谈对等翻译理论文化转向在翻译教学中的转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莹;;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汉语小说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汪新建;艾娟;;心理学视域的集体记忆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毛明芳;;论生态文明的技术构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李蕾蕾;;翻译《文化地理学手册》,理解地理思想和方法的创新[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王洪涛;;“社会翻译学”的名与实——兼论翻译学“文化转向”的未来发展趋势[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曾利沙;;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学理性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张小波;吉泽·芭芭拉;姚琴;;基于文化转向理论的中国翻译教学的文化准备(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刘璐;;图书馆在实施河南文化强省战略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2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3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4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5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6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7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8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9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江晓原;“科普”作品呈现文化转向[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长云;公众的声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D];厦门大学;2009年
2 叶健;中国重彩画的当代文化转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乔文娟;科学哲学视野中的中医形象[D];南开大学;2009年
5 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8)[D];山东大学;2009年
6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7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9 田浩;文化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百灵;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本体论意义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倩倩;政治演讲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贾燕;从文化视角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原则及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卉;从翻译的主体间性看译者的主体性[D];西北大学;2010年
5 王素娟;接受与批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探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孙敏;翻译或创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静;操纵理论视角下苏轼词英译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晓华;诗学和意识形态对译作接受的操控[D];湖南大学;2010年
9 游晟;“文学”与“反文学”的对话[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杨曦;梁实秋翻译思想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85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8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