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蕴涵共性的假设论证与语法特异性解释

发布时间:2018-07-04 11:13

  本文选题:蕴涵共性 + 假设论证 ; 参考:《现代外语》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以跨语言"定语后置蕴涵状语后置"为蕴涵共性假设,在SVO、SOV、VSO三种语言类型中证明了从假设论证到理论形成的研究范式的可行性。相对于主要谓语动词的语法位置,典型形容词定语与方式状语存在述谓性强弱等级;在主要谓语动词凸显规则与语义靠近规则和名词短语整体化规则的互动关系中,证明了SVO、SOV、VSO优势语序中的"四缺一"格局以及"定语后置+状语前置"的劣势语序地位。蕴涵共性理论也对汉语列举式"等"字结构作宾语的"四缺一"语法特异性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
[Abstract]:Taking the postposition of attributive postimplicative adverbial as the hypothesis of common implication, this paper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from hypothesis demonstration to theoretical formation in three language types of SVO / SOV / VSO. Relative to the grammatical position of the main predicate verbs, typical adjective attributives and mode adverbials have a strong or weak predicate level, and i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predicate verbs and the semantic proximity rules and the noun phrase integration rules, It is proved that the pattern of "four deficiency and one" in the dominant word order of SVO / SOV / VSO and the inferior word order status of "preposition of attributive postposition". The theory of implicative generality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grammatical specificity of "four deficiency and one".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H0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吴为善;论汉语后置单音节的粘附性[J];汉语学习;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明;;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3 于秀金;;信息结构脱离语境句法实现的动因探讨[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4期

4 李蓝;现代汉语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5 曾晓渝;牛顺心;;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J];方言;2006年04期

6 习晓明;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朱锡明;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8 林素娥;;汉语否定副词“不”“没”的类型学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尹蔚;;当前汉语语言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10 余东涛;;类型学视野下的时间词研究——谓语时间词状语与谓语动词的语序类型考察[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祁艳;;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f^;;英语属格中体现出的可别度领先原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罗天华;;试论动因运用对语序自由度的根本影响——以Hawkins长度顺序和可移动原则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吕f^;;英语属格中体现出的可别度领先原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中;易美珍;;篇章语序的认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凡凡;;标记假说与汉语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及习得难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刘伟;现代汉语代词隐现的动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额尔敦朝鲁;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动词语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卉;“动+名”偏正结构形成原因的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华;现代汉语表人名词后缀、类后缀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刘滢;“去+VP”与“VP+去”的对比分析——兼论语序、位置和不对称现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祁峰;定中式[A单+N]中“形名组合”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匡腊英;“V双+N单”的性质及其相关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于秀金;英汉信息结构的句法实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汤玲;现代汉语NP_K次范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燕;“在黑板上写字”类歧义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刘辉;从生成语法看汉语动词同宾结构的句法归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段茂升;古汉语“如、若、然、焉、尔”语法化过程考察[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下):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3 周国光;对“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一文的质疑[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石定栩;;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J];汉语学报;2006年01期

5 陆丙甫;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J];汉语学习;1989年03期

6 张黎;“有意”和“无意”——汉语“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7 潘海华;梁昊;;优选论与汉语主语的确认[J];中国语文;2002年01期

8 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裕树;陆丙甫;;关于制约汉语语序的一些因素[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立鑫;;语言类型学——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习晓明;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郭中;;语言类型学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优势”与“和谐”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素秋;汉维多重定语语序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童瑶;语言蕴涵共性视界下的英汉语序共性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5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95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