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当代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5 21:07

  本文选题:后现代哲学 + 人本观 ; 参考:《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摘要】:后现代哲学挑战客观主义立场,反思传统形而上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特别强调人本主义在理论建构和语言分析中的地位。只有在这一思潮的统摄下,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世界、分析语言,隐喻才能成为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矛盾性隐喻表达只有在"人"的识解机制下才能成为可能,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喻为何会成为又一个"灰姑娘"出现于当今文坛。本文梳理了西方哲学家对隐喻的两种立场,意在强调必须从后现代哲学观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隐喻机制,将隐喻研究推向深入。
[Abstract]:The post - modern philosophy challenges the objectivism position ,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 , especially emphasizes the position of humanism in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language analysis .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寅;王天翼;;语言学新增长点思考之五:本土化的合璧式创新——以语言体验性和隐喻认知观为例[J];中国外语;2008年06期

2 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张昕;;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华商标;2009年02期

4 詹蓓;;英汉互译中语义差异的致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韦晓萍;;关联理论与隐喻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毕青;;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角解读《三次奇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珍;;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再玉;王珍玉;;论英语商标词的象似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侯希莲;;宗教改革运动对思想的解放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李欣;;留学生对空间性隐喻词语的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李瑞青;;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搭配问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张永青;李允华;;浅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与整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王安民;王健;;从原型理论看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中词目义项的编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武继红;;论学习词典中隐喻对搭配形成的影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搭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余建军;;刍议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丽娟;;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及其外语教学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8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杭;汉语对英语动名词搭配的负迁移以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许倩;《围城》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国外语言学;1991年01期

2 钱冠连;;西语哲在中国:一种可能的发展之路[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3 赵秋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创新的启示[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4 胡壮麟;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兼评Goatly协和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5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6 潘文国;;关于外国语言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7 黄国文;;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8 王寅;英汉语言宏观结构区别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06期

9 王寅;;二山之石,必可攻玉——认知语言学中的ICM理论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05年02期

10 徐盛桓;;思维方式与创新——创新共斟酌之二[J];中国外语;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后现代哲学的“反中心”思想刍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3期

2 季相林;;追思后现代及后现代哲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徐友渔;关于后现代哲学的几个问题[J];人文杂志;1996年01期

4 吴玉敏;评后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挑战[J];攀登;1995年06期

5 王彩云;对后现代哲学解构理论的读解[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曾建平;后现代哲学的自然观[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田晨曦,刘庆珍;无可游戏的后现代哲学──《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读后[J];哲学研究;1995年09期

8 李荣海;;后现代哲学的所谓“死亡”及其真实命运[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程志华;论后现代主义的未知结构[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7期

10 黄书进;否定性继承:从现代哲学到后现代哲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寅;;“体验性概念化”语义观对后现代哲学“人本主义”的修补——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盛秀英;周宏学;;论邓小平人本观[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孟蓓;;认知角度的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共性及个体差异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于涛;徐长红;;体育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大春;;从法国哲学看身体在现代性进程中的命运[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建坤;利强;;树立以人为本、以科学为本的病历书写观[A];第13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林端宜;;台港高校图书馆的人本观[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C];2007年

9 张桂权;;论玻姆哲学的后现代精神[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山检验检疫局局长 党组书记 刘忠华;落实人本观 开启创新门[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2 黄铸;论统战工作人本观[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黄铸;试论科学社会主义与人本观的统一[N];人民日报;2004年

4 侯素萍;浅谈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胡宗奎;谁化腐朽为鲜活?[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5年

6 辽源市政协副秘书长 张乐清;坚持人本观 切实发挥委员主体作用[N];协商新报;2009年

7 饶德江;新广告与人本观[N];光明日报;2001年

8 吴源;以纯粹学术承担现实命题[N];光明日报;2003年

9 王沈海;西安市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N];陕西日报;2008年

10 李超;七种观念让职工安全更自觉[N];经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石洛祥;中国英语学习者惯用语块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青洲;科技园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付军;人与天调的城市滨河区园林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6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的哲学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伍;从解构到重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精神与意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国和;毛泽东人本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袁建军;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观[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琢琳;对实用主义科学观的反思与评价[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解喜玲;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郭贺;“理论仍在途中”[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凡凡;隐喻认知理论和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跨域产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关凌凯;阿尔都塞“无主体”思想及其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沈鹏程;房车的艺术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高路;基于网络界面符号体系的用户隐喻认知机理探索[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1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01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