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析“中英混搭词”的使用特点及流变——以流行词“Hold

发布时间:2018-07-06 07:06

  本文选题:流行词 + 语言 ; 参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正混搭,即混合搭配,就是将由于地理条件、文化背景、风格、质地等不同而不相组合的元素进行搭配,组成有个性特征的新组合体。狭义上讲,"混搭"属于时尚界的专有名词,专指服装的混合搭配;广义上讲,"混搭"存在于各个领域,如中西合璧的混搭建筑风格、混搭音乐、混搭文化以及在语言领域的混搭词。混搭词,顾名思义,是指由不同语码组合在
[Abstract]:Positive mixing, that is, mixed collocati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elements, such as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cultural background, style, texture and so on, to form a new combination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a narrow sense, "mashup" belongs to the proper term in the fashion world, which refers to the mixed matching of clothing. In a broad sense, "mashup" exist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the mixe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and the mix of music. Mashup culture and mashup words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A mashup word, as its name implies, refers to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odes in the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二语习得中的认知语用能力研究”(项目编号:GPA11508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鸿杰,周芹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特点——兼评《新华新词语词典》[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洪文翰;拉丁语码进入汉语词汇的几个问题[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辉;;汉语新闻新词汇来源简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姜淑珍;;准预制语研究——从自由短语到预制语块[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3 陈双玉;;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与构成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11期

4 张晓芸;;趋简避繁 以易易难——缩略语零翻译现象原因分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5 王洁;;试论与“动+动”式新动词相关的一些构词问题[J];晋中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黎昌抱;;英汉新词语构词特点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郭鸿杰;;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萍;;现代汉语新词语构成方式及新的构成特点[J];学术交流;2006年05期

9 穆克娅;;新双音节复合动词语素构词规律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10 刘善涛;李敏;亢世勇;;对外汉语新词教学信息库的研究与实现[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善涛;基于《信息库》的对外汉语新词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2 彭铮;近十年来英汉翻译对汉语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3 闻玉彪;一种基于组合模型的中文未登录词词性猜测方法[D];云南大学;2011年

4 金妍珍;论对外汉语新词新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于静;英汉流行语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杜晓芒;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中的科技类词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樊小玲;基于“时间”、“频率”概念和“新词语发现软件”的报刊新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许移苇;英汉新词共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张建伟;二十世纪价值观念对英汉新词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园;1990-2002年间的经济类新词透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6年03期

2 郭鸿杰;二十年来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及其对汉语语法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沈孟璎;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4 陈恩泉;论双语交融过程中词语的规范[J];学术研究;1994年04期

5 王铁昆;新词语的判定标准与新词新语词典编纂的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4期

6 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02期

7 许浩;三音节语词单位说略——兼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音节走势和“三音化”倾向[J];淄博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霞;;把握住“流行”的度——新闻中流行词误用例析[J];写作;2010年03期

2 刘强;;浅谈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运用[J];甘肃农业;2006年05期

3 马彦超;;颜色词“红”的内涵及其翻译[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杨树国;;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体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5 黄珊珊;;小议流行词“给力”[J];电影评介;2010年22期

6 石晶;;论中英语言文化的相通与暗合[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8期

7 董路;;十大言过其实的流行词[J];北方人;2007年02期

8 张健;;网络流行词形成的理据[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2期

9 远山;慎用MADAM语言误解与文化背景[J];国际市场;1995年09期

10 张中美;;粤语北上带给现代汉语的流行词[J];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郭龙生;;语言潜、显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孟华;;语言的传道士[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黄俊杰;;试论广义写作[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苏宝荣;;汉语语素组合关系与辞书释义[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8 刘家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关定华;张家录;;语言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韩红;;“语言国情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之比较考察[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浩月;民间词语凸现活力[N];工人日报;2009年

2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任遂虎;应区别对待网络热词[N];光明日报;2010年

3 周润健;是语言糟粕还是汉语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薛涌;汉语的开放[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景义;别让我们的母语再尴尬[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潘凤亮;语言是条流动的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几十种语言濒危[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黄瑞红;程度副词与动词的搭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与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尚喜梅;论语言和语境的实现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晓梅;经济实力与外语教学市场的语种竞争[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7 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秦海丹;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王薇薇;语言与跨文化交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沛富;预制语言与语言教学[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0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0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