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期被遮蔽的语义场和意象群——先秦文献中的“常”字举要发微
本文选题:“常” + 先秦文献 ; 参考:《江海学刊》2011年01期
【摘要】:"常"字是先秦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是那个时期重要的关键词、核心术语之一。"常"字在生成期就有相互关联的两种含义,分别来自它的体和用。《山海经》、《诗经》、《老子》中存在一个由"常"字构成的语义场和意象群,其分布呈现出由简到繁的态势。这个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它的普遍意义、引申意义能够被后人理解;而它的原始本义、特殊用法,对后人来说变得陌生和疏远,由此造成对这个语义场和意象群的遮蔽。因此,揭示出"常"字的本义、特殊含义及用法,是进行历史还原的重要环节。
[Abstract]:The word "Chang" is a very frequent word in the pre-Qin literature. It was an important keyword and one of the core terms in that period. " The word "Chang" has two interrelated meanings in the generation period, which come from its body and usage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semantic field and image group composed of "Chang" characters in "Shanhai Classic", "Book of songs" and "Laozi", whose distribution shows a tendency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is word, its universal meaning and extended meaning can be understood by later generations, while its original meaning and special usage become unfamiliar and alienated to later generations, resulting in the obscuration of the semantic field and image group. Therefore, revealing the meaning, special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 "Cha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historical resto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锋;;聊斋俚曲中的“人伦关系”剖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叶莲;阴阳变易观念及其思维方式[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白兆麟;蔡英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谭宝刚;;郭店《老子》“绝巧弃利”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剑虹;;《太一生水》“神明”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陈立柱;;战国时宋都彭城辨[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10 王有卫;;古文献中篆文及其篆楷对应错漏举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建震;;周代社祀与西周社会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春晓;;《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所引方俗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庞光华;;关于今本《老子》的训诂学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李家浩;;关于姑冯句擟的作者是谁的问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7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8 王海波;刘颖;;凤凰的动物学原形探寻[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9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鸿祥;;当代视野里的秋白意蕴[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天忠;中医外感病因的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莎;老子“道”的管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晓蕾;量词“颗”、“粒”、“枚”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海良;本义探求法在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兆春;;毕节方言词语法化倾向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黄静;;谈上下文语境的解释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讲解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3 高美鸿;;语言交际中语境对词义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年51期
4 黄碧蓉;于睿;;人体词语词义转喻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5 喻小继;;语义关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6 罗小如;;《汉语大词典》“结轨”、“结辙”考义[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温雪梅;;翻译中的语义现象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静;;缺失的殖民叙事——论施蛰存租界体验下的一种叙事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霍卿;;义素分析法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陈洋;;改变大小写 词义跟着变[J];阅读;201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飞;王有智;;注意瞬脱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戴玲真;;从《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看语义场理论在分类词典编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育林;;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谈英译汉词义的准确表达[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建新;;“大医精诚”别解[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哲;;双语类义词典的语言学基础及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菅小艳;郑家恒;;一种改进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NCIRCS-2005)论文集[C];2005年
7 陈波;;小学语文改革实验教材常用词系统研究[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许小民;费茸;;被遮蔽了的中国音乐之艺术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周祖亮;;“今”字注释刍议[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军;岳麓书院抢救性回购一批流落海外秦简[N];光明日报;2008年
2 沈锡伦;词义的性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卢烈红;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N];光明日报;2004年
4 刘树元;透视媒体遮蔽下的影视状态[N];辽宁日报;2001年
5 窦东友(华东师大);英语词汇的矛盾词义现象[N];文汇报;2003年
6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食[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钱超尘;《内经》“涕”字词义具有汉代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唐惠忠;高考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技巧[N];山西科技报;2002年
9 涿州市第二中学 杜建强;来分析文言实词含义[N];学知报;2010年
10 湖北 周梅;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夏;《红楼梦》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施真珍;《后汉书》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王进;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艳平;《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高佳;汉语服装量词的形成及演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汉语“跌倒”类常用词历史演变的描写与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代珍;汉语“人丧失生命(死亡)”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邵茜;《夜航船》语义分类系统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李敏;《潜夫论》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绽霞;《淮南子》反义词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荆萍;试论古汉语“出售”语义场的历史演变[D];浙江大学;2008年
7 常荣;汉语“建筑”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宋美娜;偏正式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萍;汉语语素义对留学生词义获得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张小雨;汉、英“死亡”语义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2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0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