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藏汉常用词汇比较

发布时间:2018-07-10 07:31

  本文选题:藏语 + 汉语 ; 参考:《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构成材料,是思想交流的重要的要素。因此,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词汇和语法。在当今这个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日益交流平凡的时代,“双语”或“三语”词汇相互对照的词典和著书也逐渐增多,由于藏汉文化风俗的不同,研究该两种语言的词汇与语法等各方面的不同之处,正是藏汉文化相互交流和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藏汉两语常用词汇的产生、特点和形式等的对比,从而有望推动对藏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前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及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一章追本溯源,简要描述了藏汉词汇;第二章分析汉藏单纯词和复合词的构造并进行汉藏差异比较,分析出汉藏词汇的异同;第三章分析比较汉藏词汇的语义,主要是名词、代词、数词和量词的对比;第四章分析了藏汉词汇的用法比较,主要对敬语、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比较;第五章分析藏汉词汇的比较对藏汉文化的相互交流及对互相学习的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简略说明了藏汉词汇的构造和语义、用法等。
[Abstract]:Vocabulary is the material of language and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ought exchange. Therefore, vocabulary and grammar have appeared since ancient times. At a time when nations and nations are increasingly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number of dictionaries and books written by "bilingual" or "trilingual" word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ibetan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customs.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the key to th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and Chinese cultures. By contrasting the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the commonly used words in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paper hope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ibetan language research. The preface part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content, significance,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topic; the first chapter tracing back to the source, briefly describes the Tibetan and Chinese vocabulary,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simple words and compound word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Tibetan.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semantics of Chinese and Tibetan words, mainly the comparison of nouns, pronouns, numerals and classifiers,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usage comparis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words, mainly compares honorific words, adjectives and adverbs.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omparis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vocabulary to the exchange of Tibetan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suggestions of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briefly explains the structure, semantics and usage of Tibetan and Chinese vocabulary.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H2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海虹;浅析《红楼梦》中回目的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陈锵明;跨文化交际中的服饰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许晓莉;英、汉委婉语[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荆莉;;探析汉语缩略语的简缩理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潘乐;吴澜;;英汉植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张慧莲;;中国菜名里的文化微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刘晖;简析中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9 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安俊丽;黄色彩对汉语词汇的文化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燕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梁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委婉语动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李洪孝;当代大学生母语水平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晓芝;中国饮食文化英译的文化移植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熊晓华;汉语谚语的英语翻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林桦;汉英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对策[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12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12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