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介词研究
[Abstract]:Preposi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ype of function word in the Chinese grammatical system. Although it does not have its own lexical meaning,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bining syntactic components and expressing corresponding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relations in Chinese.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n exhaustive, quantitative and static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through the prepositions in the book of Menciu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emantic, grammatical and pragmatic aspects.
This article takes Mencius as the object, uses the static description method, the induc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system research method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First, use the special computer software to carry on a exhaustive and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to the preposition with the unified standard, and establish a total of 22 prepositions of Mencius, thus forming a complete preposition system. The semantics expressed by the introduced object divides the prepositions into 8 categories. The preposition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emantic functions. Because the prepositions can not be used as syntactic components independently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bject, this paper not only investigates the prepositions themselves, but also investigates the components related to prepositions, such as the composition of prepositional objects.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object structure, and discusses the adverbial and complements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description of Mencius and the mediator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M,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the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reposi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use of prepositions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ring States is shown from one corn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alistic languages are theoretically considered, and the rules of prepositional combination ability and position evolution are explored.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月;“于是”的词性研究及其认定方法[J];求是学刊;1994年02期
2 任宁,张淑芳;关于《孟子》的社会学话题[J];泰安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3 宋永泽;《孟子》代词综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路飞飞;《孟子》假设复句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宇;论《孟子》的民本思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6 范伟;彭曲云;;《孟子》中的造物设计意识[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1期
7 孙尊章;徐凌;梁任芝;;《论语》《孟子》时间副词比较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刘春娟;;《孟子》中的“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灻广生;试论“谓之”“之谓”在先秦古籍中的用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01期
10 钱玄;论古汉语虚词双音化(续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敏;;浅论现代汉语介词结构及其语法功能[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杨泽波;;《孟子》,是不能这样糟蹋的——《孟子》中与所谓腐败案例相关的几个文本问题[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庆伟;;孟学研究的历史考察[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其芳;;李侗与《延平答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张锦笙;;语言符号“之”字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6 陈增辉;;朱熹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朱熹与武夷山学术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7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安顺;;档案管理由规范化到现代化[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9 陈永明;阮夏丽;;运用语言正确流畅是数学教学双基之一[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副词[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农;《孟子》里的一处标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邢霞;归根反思传统 寄语青年治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温海明;沉潜泫泣 冲决凄凉[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陈永良 市交警支队支队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施仁政”说起[N];抚顺日报;2010年
5 陈宝祥;文学常识巧记忆(下)[N];常州日报;2005年
6 李剑 王彬彬 刘军 鄢烈山;读经之辩[N];河北日报;2004年
7 王們;说“巨擘”[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喜书;以现代的形式表述“孟子”[N];中国保险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张翼南;“读典”10年韵味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刘梦溪;2008我读的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峰;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2 石微;汉语依据类介词的语法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沈振奇;《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伟宏;赵岐《孟子章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铺话连词、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晓静;《孟子》介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李俊霞;《高僧传》介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燕;《徐霞客游记》介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5 舒迟;处所义介词结构语序及相关问题的标记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徐敏;现代汉语“按照”类介词短语和介词框架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麻酩;介词结构“对于+N的V”的考察[D];河南大学;2010年
8 鲁冰;中牟方言介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刘芳源;个案儿童朝向介词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玉亮;南北朝六部文献对象介词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3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2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