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语篇分析的语用学视角
[Abstract]:As a product of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discourse in society. Language, the carrier of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linguist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of linguists in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in recent years using some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linguistics. For example, the concept of presupposition, the concept of polyphonic tone and the concept of implied meaning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and reveal ideology in discourse.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se findings will enlighten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Chinese linguistics, especially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at more linguistic theories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political discours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是“08XNA009”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望东;;从佛经汉译看翻译对意识形态的消解、建构与维稳作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薛翠玲;郭鸿雁;;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朱斌;;意识形态观照下的史耐德译本选择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4 侯建波;孙静怡;;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以甲流话语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肖琳;康冰;;“文化转向”视域下《围城》翻译策略的不确定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冉冉;;乳制品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7 吴甜甜;;CNN关于广电总局近日加强地方电视台节目审查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8 梁萍;;对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尚智慧;;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及其对意识形态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10 孟玉红;;豫东方言禁忌数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秀英;;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5.12四川地震后灾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报道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司显柱;;论语境的层次性对翻译的张力关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芳;;论规范对翻译事件的影响——董秋斯翻译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秀珍;;两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屠岸发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徐英;;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问题[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7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为雄;关于汉译中的“意识形态”一词[N];学习时报;2008年
2 谭学纯;历史与修辞相遇[N];光明日报;2005年
3 秦晖;现代公民如何弘扬“汉语文化”?[N];南方周末;2007年
4 思郁;黄子平缘何害怕写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董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博导);瑕不掩瑜的优秀辞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本报高级编辑 郑荣来;“老外”是贬义词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连锦添;两岸文通:你的话语我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刘青;重视7±2法则 让自己生动起来[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徐志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桔元;广告语篇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脑记者招待会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吴,
本文编号:212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2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