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术语的变异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17 18:46
【摘要】:本文从"描写论"出发,阐述术语在现实使用中发生变异的动因,主要分析术语的形式-语义变异,并从"意义"与"含义"关系角度论述术语词汇语义变异的深层机制。术语是语言动态发展模式中的一个成分,它将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对语言符号不断重新认识辨证地结合于自身。
[Abstract]: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theo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auses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actual use of terms, mainly analyzes the form-semantic variation of terms, and discusses the deep mechanism of semantic variation of terms from the angle of "meaning" and "meaning". Term is a component of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 of language. It combines the stability of language symbol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language symbols dialecticall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术语规范:方法与原则”(08BYY017)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术语翻译:思考与对策”(1251405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传生;语篇中语义变异的连贯功能[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廖东红;;陌生化理论视野下的英汉广告语言变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邵志洪;语义变异与语用变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刘晓丽;;媒体语言中的语义变异现象[J];求索;2009年01期

5 张占杰;“咱们”的语义变异[J];咬文嚼字;1995年08期

6 李耐国;汉、俄语语义变异与隐喻[J];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7 李耐国;汉、俄语语义变异模式与变异机制[J];中国俄语教学;2000年02期

8 何琼;吴爱华;;社会心理对网络语言语义变异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9 滕健;句式转换及其语义变异[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3年02期

10 段曹林;曾翠媚;;网络语言的语义变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冬梅;;文学性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满琦;2009年普通邮资封片的变化[N];中国集邮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庭龙;新词新语的特点及其规范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冬梅;话语变异与文学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亚明;现代汉语词语变异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4 孙艳红;成语语义变异现象的考察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郭文文;英语广告语变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齐春红;艺术语言的“活法”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翟秀霞;汉语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8 李书仓;形式变异与精神表达[D];河北大学;2005年

9 徐孛;论《都柏林人》译本中文学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博;威廉·布莱克诗歌的文体分析[D];辽宁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0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30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