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语言底层与回族历史文化传承
[Abstract]:Hui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a newly published book by Mr. Yang Zhanwu, a specially invited consultant of the Journal. The author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the Hui nationality for years and published a book of the same name in 1996.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i language in detail, deeply excavates the historical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the Hui language,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enlightening opinions. For exampl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language of the Hui ancestors died out in the late Yuan and early Ming dynasties, and some unique words in the contemporary spoken language of Hui nationality, such as "Dasonai", have already appeared in Yuan Dynasty. The language of Hui nationality is not only the choice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but also the remolding of Chinese language. Some unique Chin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expressing Islamic culture are "established" in Hui dialect, mar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Islamic culture in China. After Isla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Tang Dynasty, for quite a long time,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ed with this kind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 showed a difficulty in expression, and the predicament of this word was broken through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Some Chinese words involving the deepest religiou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of the Hui people have been created; the division of words is the boundary of culture; some Chinese words have retreated from the Chinese common language since they were given the content of the Islamic culture of the Hui nationality. They even retreated from Chinese dialects and were "monopolized" by the Hui dialect. For example, the term "halal" was borrowed by the Hui people from the terms of Buddhism, Taoism, and other religions, but the result was monopolized. Instead, other religions "tried to avoid the theory of halal truth"; Arabic.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languages of Persian, Turkic and Mongolian in the Hui language not only contains the infiltration of culture, but also implies the origin and information of ethnic and ethnic origin; the differences in Hui and Han dialects within the same dialect region. It shows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Hui nationality and the "different identical" psychology with the Han culture, and the essence of the Hui Jingtang language is Islamic Chinese, which may originate from the Yuan and Ming official dialect system, and is the "quasi-Tong language" and the "quasi-literary language" of the Hui nationality, and so on. The book not only draws on the actual materials of the Hui languag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eculation.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Hui language and Culture", it had a good impact. "China News and Publishing Journal", "Ningxia Daily", "Xin Yi Yi Bao" and "Yinchuan Evening News" respectively published news and commentary articles, < People's Daily > March 26, etc. Mr. Yang Huazhong's book review was published in the 8th edition of the day.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author, two sections of the fifth chapter of the book are presented to the reader. In order to make the style coherent, we also asked the author to do some processing on the text.
【作者单位】: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分类号】:K28;H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迎胜;;唐元时代中国的伊朗语文与波斯语文教育[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马利章;试析云南回族穆斯林语言中的波斯语词汇[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聂鸿音;;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李强;蒙元质子政策述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蒋英;;人类学视野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贡波扎西;;藏区地名命名法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徐志凡;;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6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恒;;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祝敏青;;小说话语的预设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10 陈冀青;冯保初;李晓红;;创建规范开放的语用环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金忠杰;《古兰经》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5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郭敏姿;现代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聂鸿音;;西夏语音商榷[J];民族语文;198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明敏;;中国回族日常用语中的阿拉伯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2 曹兴治;伊斯兰教人士和史学界重视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J];阿拉伯世界;1983年03期
3 什木逊·马守途;安晓春;;伊斯兰教与回族舞蹈[J];世界宗教文化;2007年01期
4 刘晶磊;;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5 刘开古;中世纪阿拉伯语的发展[J];阿拉伯世界;1988年04期
6 ;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 1999年阿拉伯语大专班招生简章[J];中国穆斯林;1999年04期
7 ;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2002年阿拉伯语大专班招生简章[J];中国穆斯林;2002年03期
8 殷勤;;日语中的阿拉伯单词[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1年03期
9 郭应德;;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国家——读阿拉伯史札记之一[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3年04期
10 李华英;学者·教授·翻译家——为纪念马坚先生归真十周年而作[J];中国穆斯林;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回族的由来·宗教与信仰·生活习惯[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2 丁俊;;回族穆斯林对中国的阿拉伯语教育事业的贡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马明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穆斯林民族现代化进程[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周占军;;宁夏地区回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孙振玉;;论明清回回理学[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齐明敏;;回族话中的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汉化形式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李彬;;金岭镇回族的丧葬习俗及其社会功能[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8 马盛德;;论回族“宴席舞”的式微[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胡云生;;构想与现实:三重关系互动中的回族认同[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叶奕良;;古代中国伊朗文化关系略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陆芸;探寻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源[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马桂花;浓郁的民俗风情——宴席舞(化隆篇)[N];青海日报;2008年
3 张巨龄;回族文化:回族人民的精神家园[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左明智;渐入佳境的90年代[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任欢;弘扬回商精神 彰显回族文化 实现合作共赢[N];华兴时报;2010年
6 马淑玲;弘扬回族文化 提升吴忠知名度[N];吴忠日报;2008年
7 马世仁;临夏发展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的调查与思考[N];民族日报;2008年
8 杨桂萍;马德新与伊斯兰教[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金贵;发挥回族文化在构建和谐宁夏中的积极作用[N];宁夏日报;2006年
10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肖芒邋云南通海县纳古镇镇政府 马恒骧 云南通海县纳家营伊斯兰文化学院 桂阳;回族文化生态圈的社会功能[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的历史与当代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龚黔兰;信仰与美——回族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纳思霖;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绘画因素[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毕昆鹏;阿拉伯文化复兴的旗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韩忡;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丁菊霞;成长危机与发展向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亚黑亚(Yahya Ould Mohamed Mahmoud);毛里塔尼亚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周放;阿拉伯科学与翻译运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齐明敏;阿拉伯阿拔斯“苦行诗”及其与中国唐宋“出家诗”之比较[D];北京外国语学院;199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熙福;西宁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与文化功能[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旭俊;伊斯兰教入华时间考略[D];吉林大学;2008年
3 马晓梅;西藏的穆斯林[D];兰州大学;2008年
4 马泽梅;宁夏同心县韦州地区女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岳;论西班牙穆斯林王朝覆灭的原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秦韶云;阿拉伯语词汇的发展途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宋启元;汉族穆斯林群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李平凡;宗教传承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杨梅;传统经堂教育中新兴“女学”的个案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宋延明;中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原因新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3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4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