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美国20世纪双语教育发展状况解析

发布时间:2018-07-26 20:49
【摘要】:双语教育是美国20世纪语言政策的主要特征。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废除在很大程度上与联邦政府和整个美国社会对待移民的态度有关。美国20世纪的双语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双语教育限制期(1900-1950)、双语教育蓬勃发展期(1958-1980)、双语教育排斥期(1981-2002)。探究双语教育从被限制到发展,再到排斥,其原因主要是多语种存在的事实、60年代民权运动的冲击、多元文化思潮的挑战、英语中心主义以及昂格鲁-撒克逊文化趋同理念所致,其根本目的是为保护英语的中心地位和加强美国单元文化。
[Abstract]:Bilingu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feature of American language policy in the 20 th century. The formulation and aboli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o a great extent related to the attitud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American society towards immigrants. In the 20th century,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namely, the period of restric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1900-1950), the period of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1958-1980), and the period of bilingual education exclusion (1981-2002). The reasons for exploring bilingual education from being restricted to developing and then rejecting are mainly the fact that multilingualism exists and the impact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60s and the challenge of multiculturalism. English centrism and Anglo-Saxon cultural convergence, its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protec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English and strengthen the American unit culture.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
【基金】: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的语言政策研究及借鉴”(06XYY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艳芬;周玉忠;;美国20世纪语言政策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淳;;安全诉求与认同危机:论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重塑[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9期

2 孟臻;;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2期

3 杨姗姗;;丧钟由谁敲起——美国印第安语言衰亡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永良;美国二十世纪末的“惟英语运动”[J];读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井菁;;20世纪文人画的“危机”[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2 申娟;;世界英语在美国化进程下走向的深入探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3 俞金尧;;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J];世界历史;2011年03期

4 武跃速;蒋承勇;;20世纪西方战争文学中的“毁坏”意识[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陈旭兰;;美国与全球精神药物管制体系的建立——以联合国《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的批准为中心[J];世界历史;2011年02期

6 张兰芳;;20世纪《艺术概论》之“艺术本质”研究状况述评[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7 杨艳;;英语美国化、简单化和国际化[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8 刘涛;;20世纪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研究之进程[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李炜;;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乔志强;;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的嬗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宇平;;儒教:20世纪的境遇与思考[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2 许结;;20世纪赋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施发笔;;评20世纪最后一部修辞学专著——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王立群;;20世纪“选学”文献述略[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6 衣保中;;20世纪东北区域土地开发模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晓光;;跨越“卡夫丁峡谷”:20世纪的中国理性[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思明;;20世纪农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孟勤;;20世纪中国生理学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晓德;;现代消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后果[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达;去美国化的新全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庞晓华;美国化工:期待走出赢利“怪圈”[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任海军;美国化“危”为“机”[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庞晓华;这个冬天美国化工企业不好过[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张萌;《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出版[N];音乐周报;2003年

6 法国文学与人文高等师范学校博士生 陆华;法国大学害怕美国化[N];东方早报;2009年

7 房宁;“脱美国化”的缘由[N];北京日报;2007年

8 高鑫;欧亚能源战略在去“美国化”[N];中国贸易报;2010年

9 旅俄学者 天峻;欧亚能源战略在去“美国化”[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 贺军;警惕“美国化”思维损及中国崛起[N];证券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龙;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昀;经济合作署与战后初期西欧重建(1947-1951年)[D];南开大学;2009年

3 刘国军;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动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海红;论20世纪60年代农村“四清”运动[D];浙江大学;2004年

5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屈书杰;从种族隔离到学校一体化:20世纪美国黑人教育[D];河北大学;2002年

7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秀明;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宛少军;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梅;写实主义的百年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朋;论20世纪以来美国的民主输出[D];山东大学;2007年

3 彭融;20世纪新疆中等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王俊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D];武汉大学;2004年

5 戚梅;论二十世纪扬琴音乐的分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新凤;论李金发美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敏;拉丁字母标志设计探议[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林镇国;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导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衍华;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靳艳华;试论刘国钧对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7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47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