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观及其对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27 16:28
【摘要】:全球化是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全球化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观,影响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观主要包括语言身份论、语言人权、语言资本论、语言软实力等。本文介绍新的语言观及分析、探讨新的语言观如何影响各国的母语教育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及外语教育政策,并提出必须站在国际高度,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制定、实施及评估一国的语言教育政策的建议。
[Abstract]:Globaliza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21 st century. Globalization changes and influences people's language views and national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language views mainly include language identity theory, language human rights, language capitalization, language soft power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view and analysis of language, discusses how the new view of language influences the policies of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minority language edu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at and formulate the new language view from a dynamic perspectiv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country's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
【基金】: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计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3JK034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志茹;;试论我国外语教育的现状及相关语言政策[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12期

2 王烈琴;;语言濒危与语言维护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章一平;;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11期

5 刘福根;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简述[J];语文建设;1999年05期

6 郭熙;;汉语的国际地位与国际传播[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宇明;;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3期

8 周庆生;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全面启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挺;刘靖文;;语言舆情视角下和谐语言生活构建策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刘卫红;闫秋霞;;论东盟汉语推广中的地缘优势[J];八桂侨刊;2010年03期

3 金志茹;;澳大利亚语言政策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西平;;走向世界的汉语所面临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飙;;搭建中国文化传播的桥梁——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12期

6 于晨凌;王军;;21世纪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陈育钦;;刍议国家文化软实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8 张彤;;增强语言传播能力探讨[J];当代传播;2009年06期

9 文峰;;语言政策与国家利益——以印尼华文政策的演变为例[J];东南亚研究;2008年06期

10 郭良如;胡勇;;论软实力建设对湖南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宇明;;关于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陈章太;;说语言立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钮葆;;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中不可以把“普通话”改称“国语”[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4 沈昕;凌宏彬;;区域文化软实力:概念、愿景、路径[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琪;刘建山;;海洋软实力:概念界定与阐释[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谢倩;外语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春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县域软实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常晓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明;全球信息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元骊;英语汉语国际传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欢;中国软实力研究分析:兴起、视角与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3 任国营;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义政;中国软力量的现状与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中秀明;汉语国际推广与日语国际推广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琳;从汉语言国际传播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D];辽宁大学;2011年

8 赵国闯;论体育软实力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1年

9 刘秀平;汉语国际推广视角下的韩国语推广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房桦;外交视阈下中国软权力的构建思路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璇,廖乔婧;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2 刘汝山,郭璐宁;国外濒危语言研究扫描[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3 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凌厚锋;;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东南学术;2008年02期

4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5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6 苏长和;;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7 郭树勇;;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8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9 俞新天;;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10 宋金芳,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黄少安 苏剑 张卫国;[N];光明日报;2012年

2 弥尔顿·C·卡明斯 金元浦 编译;[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尚文;老子的名实思想、语言观及其影响[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2 单世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潘日明;试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03期

4 贾英健;从全球化视角看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5 李琴;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翻译的使命[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6期

6 李春霞;;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和保障措施[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朱曼华;;《我的文字语言观》译后记[J];汉字文化;2008年02期

8 熊沛军;;乡土小说:全球化视阈中的困境与突围[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9 钱理群;;地方文化研究的三个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素娟;;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海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剑平;;为什么全球化中民主国家的选举不那么“民主”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雷;;“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理性选择[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白华;;全球化与文化求异语境下全球媒介的互动共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9 尉天骄;;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以网络传播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10 丰子义;;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莹;试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舆论安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赵齐;王志乐:建立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观[N];国际商报;2008年

3 李际均;全球化时代: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和安全[N];中国国防报;200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 房宁;力避文明的“塌陷”[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童铭;珠海引爆电子商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李际均;全球化时代:捍卫好国家的战略利益[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李际均;全球化时代: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N];中国国防报;2004年

8 清宣;照搬“美国模式”未必是良策[N];文汇报;2006年

9 马绍孟;经济全球化时代怎样进行领导[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吴锋华;解读全球化时代的战争[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何帆;全球化时代的对外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唐昊;利益集团政治变迁与美国霸权的转型[D];暨南大学;2007年

5 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景兰;徐志摩诗歌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陈学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锋;论全球化时代世界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付文科;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河南大学;2006年

3 王忠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周亦乔;全球化时代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卢荣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D];苏州大学;2005年

6 揭晓;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成君;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非传统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学文;论我国服务贸易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金颖;全球化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曹虹剑;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8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48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