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代词“那”的衔接功能研究
[Abstract]:The pronoun "that" has not only the function of connecting smoothly, but also the function of reverse connection, the function of summing up the above, the function of impressive, and the function of suspense, creating doubt and setting delay. Not only that, the pronoun "that" has the function of inheritance,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opening down, and even has the function of both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in some special circumstances.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基金】: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英汉语构式的认知研究”(07BYY007) 2009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青年课题“指示代词若干问题的研究”(课题编号:09B039) 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成果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华,廖艳君,杨安红;现代汉语中的称代代词与指示代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陈勇;名词谓语句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蒋华;指示代词“这”的上下指差异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军;;古代汉语“有”字句研究综述[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倪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10 樊孝忠,李宏乔,李良富,叶江;银行领域汉语自动问答系统BAQS的研究与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杜春妙;;从“这”的误译谈起[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陶炼;;“因为”分句与“如果”分句比勘——因果类复句与条件类复句差异初探[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柯彼德;;以话题为纲——提高汉语语法教学效率的新尝试[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5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6 彭利贞;;论“应该”的情态与体的互动关系[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柴秀敏;;《诗经》语言特殊语序的考察[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庞文斌;张国煊;曹恬;;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汉语浅层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10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牛保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3 蔡金亭;语言因素对英语过渡语中使用一般过去时的影响[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施栋琴;进行概念的表达和情状类型——英汉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刘东;英汉否定结构的对比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4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5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8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俞晨玮;英汉指示代词的功能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声琦;上古无指代词“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2 章一鸣;从《山歌》所见明代吴语指代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宋金兰;;指代词与真表征——兼论“然”与真的语义关联[J];汉字文化;2010年03期
4 吕叔湘;;丹阳方言的指代词[J];方言;1980年04期
5 陈伟武;古汉语指代词同义连文说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6 潘燕;;仁怀方言中的几个近代汉语指代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李巧兰;河北省新乐方言中的指代范畴[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李文戈;徐红;;语篇中指代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3期
9 洪波;兼指代词的原始句法功能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1年01期
10 卢英顺;汉语定语位置上代词句内同指现象考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金兰;;“是”之指代-判断词属性刍论——兼论判断词与指代词的渊源关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娅曼;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超;《中阿含经》指代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春秀;东汉汉译佛经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频;对中国医生所使用的那的语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陈善武;“有些”的多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崔荣杰;先秦“是”字主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谭芳芳;《儿女英雄传》代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康文娟;《儒林外史》代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颜丽;《说苑》代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曾伟娟;秦至汉初指示代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亚红;汉语早期“其”字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49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4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