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口头禅的语言机制:语法化与语用化

发布时间:2018-07-28 13:03
【摘要】:口头禅在语言使用中司空见惯,但并未引起语言学界足够的注意。根据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互动关系,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口头禅:语法化口头禅和语用化口头禅,指出这两种口头禅具有不同的语言功能、表现形式、运作机制和句法特征。同时,本文认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口头禅具有高频复现、语义弱化和心理表征的共同特征,并从社会文化、心理认知及语言与言语的关系等方面进一步揭示了口头禅产生的主客观机制和动因。
[Abstract]:Mantra is common in language use, but it has no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in linguists. According to the interaction of semantics, grammar and pragmatics,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two different kinds of mantra: grammaticalized mantra and pragmatic mantr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se two kinds of mantra have different language functions, forms of express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syntactic featur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mantra have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repetition, semantic weakening and psychological representation, and from the social culture,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peech further reveal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mantra.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2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马国彦;;话语标记与口头禅——以“然后”和“但是”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郭璇;;“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张旭;;程度副词“怪”和“够”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8 杨丽梅;;论被字句的主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刘哲;;反义复合词“死活”的语法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素英;;也谈表顺承关联的时间副词“却”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婷;;衔接语“看起来”的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孙雁雁;;初级阶段汉语回答句的衔接语模式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9 郭晓麟;;从界限特征看趋向补语的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10 古川裕;;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慧;动词后“上”与“下”、“来”与“去”的语义演变及其不对称性[D];浙江大学;2010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PHAN VU TUAN ANH(潘武俊英);越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邓凤民;汉藏语系语言差比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6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菁菁;“拟误”格手机短信的认知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2 汪红英;论让步连接成分“固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吴学勇;小品言语幽默构成中的不自足语境因素[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周迎霞;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推论连接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于卫平;“却”的语法化[D];温州大学;2010年

6 邬菊艳;英汉类词缀探究[D];宁波大学;2010年

7 邢学鹏;中文V+O~P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8 艾小艳;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敬文;英文歌词中人称指示的移情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许亚冷;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铭;关联推理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G.Andersen ,许家金;《语用标记和社会语言学变异》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4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5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6 李宗江;说“完了”[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7 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8 刘森林;元语用论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张发祥;;英汉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对比[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陆恩;;汉字“好”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旭;《语法化》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王伟;试论现代汉语口语中“然后”一词的语法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绍忠,张平;什么是语法化?——语法化研究(上)[J];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杨玉玲;汉语“语法化”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年05期

5 陶立军;;语法化问题浅谈[J];文学教育(下);2008年11期

6 胡壮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现代外语;2003年01期

7 周国辉,党俊卿;汉英复合词构词进程中的语法化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8 马清华;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9 高秀雪;语法化及其语用动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10 黄玉花;朝鲜语动词ka ta的语法化[J];民族语文;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

本文编号:2150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50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