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说任意性易、说理据性难的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31 09:39
【摘要】:任意说和理据说是关于语言符号性质的两种理论。任意说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可论证;理据说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有某种联系,可以论证。从索绪尔开创现代语言学起,任意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理据说处于被忽略的角落。形成"说任意性易、说理据性难"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索绪尔的巨大影响外,主要还有: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属性不同;任意性与理据性的理论背景有异;理据考证工作具有相当的艰巨性;现代书籍缺少理据知识的记载;语言研究传统导致了有利于任意说的思维定势。
[Abstract]:Arbitrariness and theory are said to be two theories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symbols. It is said that there is no necessary connection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and that there is no argumentation; reason is said to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connection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Since Saussure pioneered modern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has dominated and theory is said to be in a neglected corner. In addition to Saussure's great influence, the main reasons for forming this situation are as follows: arbitrariness and motivation are different,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arbitrariness and motivation is different, and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arbitrarines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tivation. The research work of motivation is rather arduous; modern books lack the record of motivation knowledge; the tradition of language research leads to the thinking stereotype in favor of arbit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SJB7400008)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屠友祥;索绪尔“符号学”设想的缘起和意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裴文;语言流变过程状态的时空观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申小龙;语言的人文功能与索绪尔的语言学自律[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4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雷红;意象图式和隐喻的非命题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朱秀元;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王雪梅;英语语感的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良林;索绪尔与皮尔士符号学观差异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2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4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刘友古;论伊拉斯谟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4 刘泉;鲁迅前期文学语言论析[D];青岛大学;2003年

5 阳海燕;论散文语言的优美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思聪;艺术语言辞里与辞面的不吻合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梅珍;回头看与向前看[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蕊;仿词造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覃江梅;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蒋绍愚;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J];古汉语研究;1999年04期

4 严辰松;语言理据探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卢卫中;词序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7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8 王爱华;;论明达语言性及明达语言维度观——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一)[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9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客体命题的类型——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五[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10 刘利民;;哲学视域中的语言问题[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卫;;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我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姚尧;;对被恢复的51个异体字的理据性分析[J];华章;2011年20期

3 李霞;刘怡;;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浅议[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朱丽莉;;再谈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读《语言的非任意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5 林志强;龚雪梅;;汉字理据的显隐与汉字和汉语的内在关系[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6 吴为善;夏芳芳;;“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7 刘宝;;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几点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刘建平;楚金金;;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之探讨[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9 鲜芸;;符号的象似性原则与汉语研究[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10 信传华;;从英汉音义联系到“通天塔”[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晓伟;;语言符号任意性之我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权;李娟;;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李晗蕾;;表达与阐释:索绪尔任意性研究的反思[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赵峰;;试谈异体字整理“从俗、从简”原则的偏颇[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唐清;;从关联理论谈映象象似的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王磊;普通话水平测试须注重理据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记者 卜松竹;“身份证”应是“身分证”?[N];广州日报;2006年

3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张志毅;“眼睛是在脸上笑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提议重新规范“kǎn大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周健;汉字是一幅神秘的图画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刘永耕;“份”、“分”两字应该怎样区分[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刘永耕;同音同义字构成的异形词应该怎样统一(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李韵;请“交代”清楚“身份”[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2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陈晦;英汉植物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欣;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如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胡向辉;汉语语法的理据性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年

3 刘祥云;任意性与象似性:继承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张林静;词语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炜;试论多义词的认知理据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学阳;语言发展的词汇选择[D];厦门大学;2006年

7 宋然然;论象似性的修辞效果[D];安徽大学;2006年

8 吴芳芳;《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字与其对应繁体字理据性比较与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9 赵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应学凤;语言符号音义象似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5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55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