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语言语音词汇数据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功能概述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idea and software function of East Asian phonetic Vocabulary data Retrieval system from two aspects of technical design and data application, including language quantity, data scale and other related contents.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信息化项目《汉藏语系语言词汇语音数据库》(MZ115-019)
【分类号】:G354.4;H4;H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海琼;;上古以母研究述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泽郎达尔基;;藏汉语中对“字”的概念的认知异同刍议[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招英;;语系假设与闽方言侗台语底层词初探[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孔祥卿;;彝语“哎哺”与汉语“阴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潘悟云;;汉藏二族,,血肉相连——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视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史金波;;西夏文概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5 黄金城;;关于“前语系历史语言学”——以藏缅语族和蒙古语族“小”为例[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6 韦学纯;;历史音韵学和语言年代学视野的水汉民族渊源[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韦名应;曹凯;;仡佬语方言鼻音声母的发音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何彦诚;;红丰仡佬语的人称代词系统[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盖兴之;杨木兰;;云南丽江堂郎语音系[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曾晓渝;尹世玮;;语言深度接触现象的认识问题——以海南三亚回辉话为例[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微 郑巧 整理;近年来新发现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通讯员 邓华、冉光乾、肖红军;濒临失传的土家语有了传承[N];湖北日报;2006年
4 杨元崇;濒危语言亟需保护[N];团结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程宗萍 张琴;用彝语文传递党的声音[N];凉山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志研;拯救羌文化的关键是推广羌语文[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袁国女 李春艳;我国少数民濒危语言亟须重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杨步月 李菲;我国现有6000多万少数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记者 张莹莹;傈、汉文字并用凸显民族文化特色[N];云南政协报;2010年
10 韦名应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清浊音变圈:自然演化与接触影响的碰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占升平;镇宁布依语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崔霞;独龙语系属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魏清(Metcha Sodsongkrit);汉泰称谓语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旺;壮语稻作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韦名应;仡佬语方言土语划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赵瑞兰;汉语名词生命度初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雨晴;侗泰语农业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王彦琳;“俩”的多角度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王琳;祁门(箬坑)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张勇生;仫佬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向亮;湘西苗语、土家语与汉语的称谓语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谢菊花;《剥隘土语》词汇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55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5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