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语境异体字类化的途径和方式
[Abstract]:There is a special variant in Dongba-contextual variant, some of which have been classified. There are three main ways of categorization: the first is the use of high-frequency variant characters to unify. The second way is to use the common parts which express the core semantic features in heterogeneous characters as characters to unify; the third is to create new characters with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to unify. The method of categorization is that the additional semantics fall off and the words representing the additional semantics are independent and recorded with separate characters. In this process, the retention of core semantic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eature and requirement. As far as the concrete situation is concerned, the ways of categorization of contextual heteronyms are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and there are subtle differences in the ways of classifying the contextual heteronyms of noun words and those of action word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与南方民族古文字关系研究”(10BYY049)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规划课题“中国文字数字化工程——中文信息化补缺建设”(2005DYY001) 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B403)资助
【分类号】:H2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甘露;东巴文抽象词汇及其表现形式[J];大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陶伟,田银生,吴霞;世界遗产中古城研究方法与内容初探[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3 李梦;原始思维的具体性与中国美术[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史金波;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概说[J];民族研究;1984年05期
5 翁乃群;女源男流:从象征意义论川滇边境纳日文化中社会性别的结构体系[J];民族研究;1996年04期
6 木仕华;纳西东巴文与藏文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1年05期
7 习煜华;东巴教里的“署”所体现的生殖崇拜含义[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范常喜;;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J];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阎伟;原始思维对《老子》和《庄子》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婵婷;张仲景医籍药物名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燕芳;历史时期丽江大研纳西族聚落形态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喻遂生;纳西东巴字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小丽;;东巴文语境异体字类化的途径和方式[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向肖;;东巴文、东巴经形成时代的探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2 和力民;;东巴教与东巴文——论东巴教在东巴文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3 刘志一;;考古发掘出土古夷(彝)文综述(提纲)[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计数习俗中所见的原始思维[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周有光;;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郑飞洲;;东巴文字字素的变体和同形现象[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姜竹仪;;纳西族的象形文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8 唐汉章;;浅论东巴、东夷象形文字之演化[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石尚昭;吴支贤;;水族文字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10 邓章应;;文字的命名理据与命名原则[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方清;活化石——东巴文[N];湖北日报;2005年
2 任佩;东巴文——传承纳西族文化的象形文字[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存状况堪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龙毓虎;独山水书抢救取得新成果[N];贵州民族报;2007年
5 记者 古隆媛;《中国水书》将于10月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郑立华;水书:水族古文化的神秘传承[N];中国商报;2006年
7 周芙蓉;专家认为保护《水书》传人更重要[N];贵州民族报;2008年
8 严明 侯晓晨;凝视镶嵌在尘封历史中的古文字[N];贵阳日报;2009年
9 记者 计亚男;濒危文字:是传承还是消亡[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周芙蓉;贵州水书保护有望纳入法制轨道[N];西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慧宜;傈僳族竹书文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玲;甲骨文纳西东巴文象形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莫俊;纳西东巴经《九个天神和七个地神的故事》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梁进;纳西东巴经《哥来秋招魂的故事》版本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毅;纳西东巴经《黑白战争》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子涵;纳西族四种文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曹萱;纳西哥巴文造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文美;云南香格里拉纳西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燕君;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范常喜;甲骨文纳西东巴文会意字比较研究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白小丽;殷商甲骨文与两河流域原始楔形文字造字机制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1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6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