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语境下的动词研究
[Abstract]:As a special written application language, the verbs appear in the title languag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non-title languag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applies three plane theories of gramma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verbs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tle by combining the title examples. The full text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is part includes the ques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current linguists on the topic of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of verbs are comb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are explained. Chapter two studies the grammatical plane of verbs in the context of tit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rphology of verbs (including reduplication and tense markers) and syntax (verbs act as title compon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ntecedent elements). Chapter three studies the semantic plane of verbs in the context of tit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ascribes the ellipsis of semantic components of verbs in the context of title, and on this basis probes in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assive expression and non-heading context of verbs in the context of title. Chapter four makes a pragmatic study of verbs in the context of tit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bs under different headings in different styles, and finds out the new features of verbs in the headlines in the past. It also explores the non-standard usage of verbs in the context of the title. Chapter 5: conclusion. Firstly,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and then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淑雅;动词短语和短语动词辨析[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01期
2 孙叶林;;邵东(火厂坪镇)方言的体貌表达[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学习有用的词汇[J];英语文摘;2004年03期
4 李建高;;解读“动词+up”的意思和用法[J];同学少年;2006年Z2期
5 袁会珍;;Learn and Earn[J];中学英语之友(高一版);2008年04期
6 谢昊;;Unit 5词汇积累[J];中学英语之友(初二版);2008年03期
7 李建明;;231个《考试大纲》动词短语详解(一)[J];时代英语(高三);2011年01期
8 方绪军;与“从北京开会回来”相关的结构[J];语文建设;1997年05期
9 徐进霞;;奇妙的play[J];阅读;2007年11期
10 李建明;;231个《考试大纲》动词短语详解(三)[J];时代英语(高三);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瑞玲;徐波;;带it的动词短语的分类及译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华沙宝;达胡白乙拉;;蒙古语宾述短语的自动获取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李美霞;;认知功能视野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张秀荣;;法语成语的特点[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5 徐丽丽;毛善平;;失语法患者动词损害特点及机制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家俊;宗成庆;;融入句型信息的汉英双向调序模型[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邢欣;;时态限制词在区分不同句型方面的作用——以兼语式与小句做宾语句的区别为例[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宏林;俞士汶;;浅层句法分析方法概述[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黄建传;宋柔;;标点句标注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继林;不得[N];扬州日报;2006年
2 见习记者 袁秦 曾奇 市八中高三英语高级教师;英语:主观题和填空题增加[N];重庆商报;2005年
3 连线教师 孟庆忠;广泛阅读 讲究方法 找准角度 掌握技巧[N];连云港日报;2005年
4 高枫邋屈海燕;词典引进的另一面[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窦东友;介词的妙用[N];文汇报;2004年
6 金艳;漫谈文章标题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魏薇;文言实词[N];天津日报;2004年
8 朱文献;扩句、缩句教学中的一个误区[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9 刘侃;逃离电脑辞典的“数字”误区[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庆;现代汉语单音节制作义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来兴;宋元话本动词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邱明波;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段颖玲;《十二楼》的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钊;汉语婴幼儿语法范畴的最初习得[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唐依力;汉语处所范畴句法表达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杜翠河;汉语“在”字句与越南语“(?)”字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于红岩;《元曲选》状态形容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燕;标题语境下的动词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温丽婷;英汉序列动词构式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周秋燕;汉语儿童感知空宾结构与动词短语省略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夏一乔;新闻标题动词词用变异研究[D];鲁东大学;2010年
5 韩新芝;“V_1着V_1着……VP”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王婷;现代汉语持具类手部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波;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V+给”结构中“V”的新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8 乔盼盼;英语课堂中基于概念隐喻的动词短语学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张慧;动词“放”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宁;“抓”类动词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4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6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