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大学里的致辞——修辞学的和反思社会学的角度

发布时间:2018-08-04 16:56
【摘要】:本文基于大学校园致辞个体经验的总结、反思,主要从致辞者的视角切入当代中国校园致辞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但力求研究的结论和启发的一般性。本文指出,致辞是仪式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不在说教,而是凝聚人心,创造和增强归宿感。就此而言,致辞要求集中关注参与者的情感和理性诉求,但在通讯发达的今天,这种社区型与致辞的传播公众性有难以调解的内在矛盾。致辞者必须在理解自身的身份的基础上恪守职责。本文还针对致辞的选题、特定性和超越性、致辞的聆听和阅读效果的分歧,以及致辞的现场表达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也是一次关于致辞的社会学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speech, this paper mainly cuts into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ampus spee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eaker, but seeks to study the conclusions and enlighten the generality of the speech.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peech is a part of the ceremony, its main function is not preaching, but rallying people, creating and enhancing the sense of belonging. In this regard, the speech requires to focus on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demands of the participants, but in today's communication, this kind of community-oriented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public is difficult to mediate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Speakers must adhere to their duties on the basis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identity.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my own views on the topics, specific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speech, the differences in the listening and reading effects of the speech,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ech on the spot. This is also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speech.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H05-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耀武;蒋蓓蓓;;创则新 变则通——2009年湖南卫视节目的亮点与活力[J];当代电视;2010年01期

2 徐翔;;认同的多向度:文本场视阈下的接受型系谱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朱雯雯;;著书立说与标题立目的营构——以吴礼权教授的修辞实践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4 曾置;;“草根文化”的成因[J];艺海;2010年01期

5 桂芳;;俄语修辞学在本科阶段言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俄语学习;2010年01期

6 潘冬珂;;浅析网络时代“雷剧”的大众娱乐功能[J];新闻世界;2010年02期

7 卢永欣;吴林芳;;修辞学与意识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陈俊;;影视造型的受众心理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朱清河;魏潇;;《今日观察》之节目特色与发展前路诠析[J];电视研究;2010年02期

10 张丽辉;李柏凝;;《杜拉拉升职记》畅销原因分析[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子斌;;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展[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构建和谐校园 需要感恩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3 蔡莎莎;;读报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手段的探索[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4 陈飞昕;林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调查和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5 周雪;;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科普工作现状和发展方向调研[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6 王伟;陈孝政;;以受众为本,指导科学传播实践[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7 蔡雯;;新闻编辑学研究在新时期的探索与突破[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8 周国清;;论编辑活动的导向本质[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9 赵毅;;信息化与学术期刊编辑的“把关”行为[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10 孟志军;李晓峰;;精彩背后——《中国国家地理》崛起原因探析[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2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3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4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5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6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7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8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9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江南 翁迪凯;把博览馆搬上网[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平;集体表象与社会整合[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智;网络社区危机信息传播与干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刘小学;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北欧的传播[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陈潇潇;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D];武汉大学;2010年

5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8 额尔很白乙拉;胡仁乌力格尔的传播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郑保章;我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与调控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园;论服装表演的社会传播与功能[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刁颖;涂鸦壁画对公共空间的视觉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世锋;技术推动观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宗亮;自省与重建——论平面设计与公共领域的关系[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胡颖俊;论平面设计中的整合信息设计[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崔洪丽;修辞格在广告语中的运用与作用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大威;网络新闻写作的叙事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彭会珠;论传播学若干理论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陈羽;女性时尚杂志对当代女性消费文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晓楠;新时期新闻写作研究及其发展趋向探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4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64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