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字知识的形式表达

发布时间:2018-08-07 11:31
【摘要】:汉字的知识本体和形式表达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计算机处理汉语,更能够突显汉字的特色和丰富知识内涵。本文旨在说明如何在计算机建立汉字知识,以及如何用形式语言表达汉字知识。与过去的汉字数据库不同的是,本研究以语意网的形式语言描述汉字的知识,希望能够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启发。汉字知识的形式表达内容包括:字形外在结构和演变的描述、意符与声符的描述、字形内在结构的描述、字义与衍生词的描述、异体字关系的描述、字音演变的描述、时间的描述,其中,意符和字义皆与IEEE建议上层共享知识本体(SUMO)对应,作为汉字知识的上层知识。本研究采用的形式语言是OWL-DL,有助于汉字知识与其他知识本体分享知识。
[Abstract]:The study of knowledge ontology and form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computer processing of Chinese, but also can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how to establish Chinese character knowledge in computer and how to express Chinese character knowledge in formal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in the past,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formal language of semantic net, hoping to enlighten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 form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knowledge includ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xtern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fon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ignifier and the sound symbol,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fon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 and the derivative,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haracter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honetic character, The description of time, in which the signifier and the meaning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knowledge ontology (SUMO) suggested by IEEE, is regarded as the upper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 knowledge. The formal language used in this study is OWL-DL, which helps to share knowledge with other knowledge ontology.
【作者单位】: 台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基金】:台湾国科会补助专题研究计划部分成果,计划名称:国科会多年期计划-建立汉字知识本体第二阶段:中文计算机次常用字(NSC96-2411-H-228-002-MY2)
【分类号】:H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申睿;;《原本玉篇残卷·糸部》或体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钱广荣;;推己及人:儒学和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丁震峰;;异体字的文化传承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邹晓辉;;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从“一词泛读”到“释义字组”再到“一字精读”[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邹晓辉;;重构“概念分类体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从“语义三角”到“语法关系”再到“语义三棱”[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华;董冰华;;试论汉字知识在古代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8期

2 阿部慎太郎;;日本人的汉字知识——从“常用汉字表”到“新常用汉字表”[J];国际汉语教育;2009年02期

3 杨道麟;;语文教育应当提高智能水平[J];文学教育(上);2007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燕萍;“我们过得很充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胄;对外汉字知识体系及教材编写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9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69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