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试论“向”的几个特殊用法

发布时间:2018-08-17 15:43
【摘要】:文章讨论了"向"语法化过程中的几个特殊问题。"向"与"乡"在动词和介词用法上是相通关系,而不是相同关系;"向"和"乡"的词义引申路径相同,但存在发展先后之别,后因"乡"词义的发展而与"向"分道扬镳。文章对先秦"方位词+向"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从"方位词+向"到"向+方位词"这一语序的变化是因"向"介词化后,在介宾结构的类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介词"向"还可以进一步虚化,成为动词的粘着成分,使得"向"可从句法层面进入到词法层面。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special problems i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Xiang. "Xiang" and "Xiang" have the same relationship in the use of verbs and prepositions, but the same way of extending the meaning of "Xiang" and "Xiang",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and then separate ways from "Xiang"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aning of "Xia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rticularity of "orientation word" in Pre-Qin Dynasty, and thinks that the change of word order from "orientation word to" orientation word "is caused by the analogies of" orientation "preposition, which changes under the analogies of the structure of introduction and object. The preposition "Xiang" can be further empty and become an adhesive component of verbs, so that "Xiang" can enter the lexical level from the syntactic level.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成进;;汉语表方向介词“向”的产生及产生动因[J];江淮论坛;2009年06期

2 刘祥友;;“向”的介词化过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刘丽川;介词“向”与“V痹诮河镏械姆⒄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4 史冬青;;介词“向”的历史演变[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李彦强;;介词“向”的语法化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马贝加;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J];语文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马春华;;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的欧化:将+主句动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陈徽;;从“学而时习”到“静坐穷理”——儒学的笃行精神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弱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陈魏玮;;如何用俄语表达中国网络语言——“雷”和“山寨”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维慎;;说席地而坐时的无礼行为“箕踞”——兼谈南越王赵佗对于汉使陆贾的箕踞[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关祥可;;马泊六的典型代表——浅论《水浒传》中的王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8 高文萍;;析蟾蜍画像所反映的汉人“不死”观念[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娟;;“臣”义发展演变——兼谈古代君臣关系的演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燕芳;《儿女英雄传》亲属称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2 何薇;;对象类介词“向”的分析与教学[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3 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4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5 金昌吉;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J];汉语学习;1996年02期

6 刘祥友;;“向”的介词化过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史冬青;;介词“向”的历史演变[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9 马贝加;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J];语文研究;1999年01期

10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雅娜;;《六度集经》“着”字的介词用法[J];文教资料;2009年13期

2 吴峥嵘;《左传》中“与”类词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徐宇红;;“捉”的语法化演变历程[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陈祥明;;介词“问”的来源与发展[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单宝顺;;“比较”是介词吗?[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6 张文;;《殷芸小说》介词词组及语序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1期

7 刘强;;近代汉语中“与”的用法探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金立鑫;成分的定位和状语的顺序[J];汉语学习;1988年01期

9 席德之;;略论现代汉语的语序[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10 孙光贵;语序研究的范围及语序的常式和变式[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君;;论英汉状语从句语序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姜柄圭;;学术领域语料的“V+N”搭配特点与汉韩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邋沙涛;古医籍中的语序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邵敬敏;“虎头”岂能“蛇尾”[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黄行;语言翻译与语言多样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刘楚群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隐现句的句法象似性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李波;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席建国;英汉介词研究的类型学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何洪峰;汉语方式状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建晓;语序与翻译[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许赛群;潜在名词后缀“族”的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朴敬玉;汉韩语序对比与汉语阅读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初玉;“NP+一M”及其对比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洁琼;普通话儿童基本语序获得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刘晓红;指量名结构的语序及分布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叶华利;《直说通略》的介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周颖;汉语常用介词“给”、“跟”、“对”、“向”、“为”的研究及其教学[D];新疆大学;2009年

9 翟秋霞;“V成”的句法语义分析及“成”的虚化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函柯;英汉语序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88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88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