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呜呼哀哉”的词汇化历程及相关问题
[Abstract]:The idiom "whimper" originates from the exclamatory sentence structure of the exclamations "Wuhu" and "Aya"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has loose internal relations and many kinds of feelings. After the Han Dynasty, the structure of "Wuhuaaya" was merged into a four-character sentence, the semantic scope of which was narrowed, mainly expressing the feeling of sadness. " The meaning of "death" began to come into being in Yuan Dynasty, then it was reduced to a predicate phrase, which gradually solidified and shaped,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lexicalization in modern Chinese. The classical Chinese exclamation "Wuhu" also produced the meaning of "death" in modern times, then declined, but produced another verb idiom "dead". These changes involve prosody, phonetics, gramma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which implies a series of complicated lexicalization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福建泉州华侨大学文学院;
【基金】: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QSK09、11QSK13)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编号:13SKBS1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支持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秀芳;跨层结构的形成与语言系统的调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3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4 袁本良;;汉语“死”的委婉语片谈[J];语文研究;1985年04期
5 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6 王云路;;试谈韵律与某些双音词的形成[J];中国语文;2007年03期
7 俞理明;吕建军;;“王冕死了父亲”句的历史考察[J];中国语文;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冯园;;“真+形容词”和“好+形容词”的差异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9 张旭;;程度副词“怪”和“够”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杨丽梅;;论被字句的主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全升;姚天f ;黄高辉;刘军;宋鸿彦;;汉语意见型主观性文本类型体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雷梦婕;;“VP的/为好”结构前副词分布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3 沈家煊;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4 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5 温宾利,陈宗利;领有名词移位:基于MP的分析[J];现代外语;2001年04期
6 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7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8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9 刘晓林;;也谈“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J];中国语文;2007年05期
10 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存方;成语在标题上的妙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1期
2 高众;编写成语词典的条目组织、语义诠释和资料运用——谈《汉语成语大词典》的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3 姜文熙,王立宪;谈成语中的反义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4 史震己,张峰屹;简述《论语》成语的文化影响[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高慎盈;满纸荒唐言[J];咬文嚼字;1995年06期
6 谭显明,林少云;漫话“狗”的成语和谚语[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S2期
7 李仁孝;论当前广告中的词语仿造[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李索;广告语中成语的化用和规范[J];语文建设;1998年08期
9 李南生 ,何鉴华;错位的“不耻下问”[J];咬文嚼字;1998年04期
10 刘冠英;谈成语入诗[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彩莲;;成语中的“一”[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林玉山;;编纂成语词典的一些问题——编写《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的一些体会[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陈伟群;;汉语中有“鹿”字成语出处、比喻与示文[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5 胡可一;;请不要把它看作成语[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杨翠兰;;基于语料统计的汉语成语语法功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谢仁友;;论成语的区别特征[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8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刘冬青;曹炜;;论成语“望文生义”义入典应当缓行——兼与陈璧耀先生商榷[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贺琳;吕士楠;冯勇强;初敏;钱瑶;;汉语合成语料库的韵律层级标注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飞立;小议成语“美轮美奂”语义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林发彦;集大成的成语辞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赵永成;成语乱改成怪胎[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戴昭铭;同舟共济[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昆宝军;成语垃圾玷污语言文化[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杨刚华;成语误用的类型[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祝晓风;既要用得对 还要用得好[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李栋臣;不要随意调动成语成分的位置[N];光明日报;2001年
9 王們;关于成语的运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10 王一民;“窜改”跟“篡改”有什么区别?[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成进;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Pamela Spaggiari(潘美琳);中国成语初探与翻译初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LYVANHA(李文河);汉越成语同异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杰斐;汉语植物成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代宇佳;涉“龙”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田寅威;“以为”的词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9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10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1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0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