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篇连贯性的社会符号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8-08-30 10:26
【摘要】: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对语言符号的解释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语篇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语言体现形式,毫无疑问,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意义。而连贯性又是评判语篇性的重要标准,本文尝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其进行动态的阐释,力图更完整、更深入地揭示语篇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Abstract]:Social semiotics holds that language is a symbolic syste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symbol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specific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s a linguistic form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undoubtedly has the meaning of social semiotics. Coherence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judging discours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it dynam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discourse more completely and deepl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健平;;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衔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3 殷习芳;刘明东;;语篇连贯性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3期

4 吴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连贯研究与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3期

5 王电建;认知模式与语篇理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陈曦蓉;论商务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曾炯巍,袁邦照;浅议词汇衔接及其文体效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张结根;苏传娥;;连贯的定义、范围及手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9 何星;从阅读到写作——交互式阅读模式对英语语篇连贯写作方法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10 王克非;王福祥;彭宣维;;“十五”期间外国语言研究综述[J];外语学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元会;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D];山东大学;2006年

6 谢艳明;诗歌的叙述模式和程式[D];河南大学;2007年

7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梁鲁晋;语篇中回指的功能[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陈明瑶;汉语网络时评的语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从系统功能语法看被动语态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篇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许敏;英汉演说语篇照应手段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延梅;英语语调在口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瑶;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篇连贯性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伊宾;英语幽默语篇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冰;英语广告语篇的宏观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曾文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与翻译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丛迎旭;名物化及其英汉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管玮;[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傅长龙;[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洪玉;;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百年校庆标识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张美秀;;对比衔接加语域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诠释[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袁玺;;幽默语篇的产生与理解[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4 郝文婧;张发祥;;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以一幅《走西口》海报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刘宇红;;家用电风扇速度标示的非言语隐喻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杜巧阁;;立法语域句号误用实证分析[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7 林旭;;基于目的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潘明霞;;汉英语篇语音衔接考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熊潇;;语篇翻译相关问题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10 吕慰;;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初探——以语言与图像的评价功能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迎春;;译学词典编研的结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家琪 同济大学哲学系;自我认同危机与母语的不可替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李怀祖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思路中西有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肖建飞;语言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帕提古力·麦麦提;基于向心理论的维吾尔语语篇回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颖;写作测试的语境效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李娜;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包敏娜;基于蒙古语影视剧语料库的话语标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艳;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解析法律术语的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侯也诗;社会符号学观照下的单口相声话语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3 王s,

本文编号:221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1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