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确信”义及其语义刻画
[Abstract]:By backtracking reasoning, the "total" of the "constant" form produces the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speaker is convinced that a proposition is true", which is absorbed into the meaning of "total" by the context. This kind of meaning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order of magnitude: the correlation term of "total" is the highest order of magnitude in the relation of derivation, and the speaker is sure that this order of magnitude is true, but does not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other lower orders of magnitude being true.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毓林;;反预期、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甚至”和“反而”的语义功能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2期
2 关键;“一直”“总”“老”的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03期
3 邓川林;;“总”和“老”的主观性研究[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4 郭锐;;衍推和否定[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5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6 邓川林;;“总”字句的量级让步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1期
7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8 蒋严;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10 侯瑞芬;;“别说”与“别提”[J];中国语文;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利明;;关于预设和蕴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董彦屏;;从认知角度看“被”字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谢晶;;“汉语语法化”机制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李晗韫;;古代汉语话语标记“说不得”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6 时昌桂;;介词“替”的用法及虚化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魏红;;论“的确”的篇章用法和衔接功能[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8 张晓涛;邹学慧;;“谁”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性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9 周北南;王春梅;;位移动词“去”、“往”的语法分化及认知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10 王琳;;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汽车警示语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淑斌;;比较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语用推理模式的不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泓;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推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辉;“彼此”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陶镜玉;英汉否定表达比较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铭;关联推理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Marie-Claude Paris;罗慎仪;;汉语普通话中的“连……也/都”[J];国外语言学;1981年03期
4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5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上)[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6 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7 G.Andersen ,许家金;《语用标记和社会语言学变异》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3期
8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9 项成东;;等级含义的语用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10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靖;;时间副词“一直”与“总”比较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9年04期
2 黄海;;浙江平阳方言表达主观性的副词“正”和“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3 李云彤;;外国留学生常用错的一组副词——“一直”和“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熊仲儒;“呢”在疑问句中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潘优燕;;“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对比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潘优燕;;“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对比分析[J];云南电大学报;2009年01期
7 邓川林;;“总”和“老”的主观性研究[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8 李宇凤;;从语用回应视角看反问否定[J];语言科学;2010年05期
9 任鹰;;表示空间分布的时间词——语言表述中的隐性认知事件[J];当代修辞学;2010年06期
10 彭国钧;表敬词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丹阳;“总”字句合格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靖;“一直”与“总”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厉霁隽;“真”和“真的”论析——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和机制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2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2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