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义与文化因素研究刍议
[Abstract]: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and cultural factors, which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eaching words as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syntactic relation of word meaning can highlight the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in different semantic fields.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heir negative effec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inking pattern formed by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ultural patterns is the origin of bia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艺玲;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两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5 木欣;谈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原则[J];八桂侨刊;2003年05期
6 雷红;意象图式和隐喻的非命题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冯艺远;;理解:开始与终结[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林建华;杜德全;;论文化传统对我国全民健身进程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10 朱秀元;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沈燕;韦荷雅;;谈非中国文化环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2 傅鸿础;;中文词汇教学再议[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4 徐昌火;甘良梅;赵汶修;;中高级韩国学生汉语合成词习得研究[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翠;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功荣;中美外交思想传统的比较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7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8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曼;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环境下习得英语“间接请求”的实证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胡岚;对初级阶段留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词汇量的调查报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朴点熙;七种汉语教材选词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姜美玉;从若干汉语文化词语看文化因素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王珍喜;人、文化、社会的互动[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威;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余国良;语际语用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艺林;论“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写作[D];汕头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温洁;“预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3年04期
2 李枫;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公;;古汉语复音虚词析释[J];现代中医药;1991年01期
2 张美兰;词义札记(二则)[J];古汉语研究;1992年03期
3 梁湘如;从“消息”到“信息”──词义的变迁与汉语教学隅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4 赵诚;训诂学回顾与展望[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5 沈基松;谁误解了“退换”的词义[J];语文建设;1999年03期
6 续红伟;;论词的偶发义的性质[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杨秀英;敦煌愿文词义试解[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王兴才;;重庆方言词义札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曹霞;词语拾零(十三):“包揽”词义衍变及其用法商榷[J];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03期
10 王伟;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浅论[J];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新;;“大医精诚”别解[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祖亮;;“今”字注释刍议[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罗春宏;;网络新词语“PK”词义探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晓东;;“交费”与“缴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缪小春;陈国鹏;应厚昌;;词序和词义在汉语语句理解中的作用再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6 应学凤;;说“抓狂”[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华;孟庆海;;词的借代义及其注释[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8 卢润祥;;例证十要[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9 李明;;商业词语的异化及其对语言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余晓峰;刘鹏远;赵铁军;;一种基于《知网》的汉语词语词义消歧方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锡伦;词义的性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刘永耕;“弘、宏、洪、鸿”四字的分工和异形词整理[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福建中医学院 彭榕华;“晵”义浅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顾礼俭;有赞同 有不赞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万齐洲邋冯天瑜;“人民”词义的近现代变迁[N];长江日报;2007年
6 刘永耕;“份”、“分”两字应该怎样区分[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7 曹聪孙;词语的历史文化背景[N];协商新报;2007年
8 刘永耕;量词“样”跟“种”的区别[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刘永耕;要了解成语中的特殊语法[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10 刘永耕;亦通字构成的异形词应该怎样统一(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刘艳平;《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李娜;《说文解字》“误释字”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8 何静;第二语言伴随性词汇习得中任务含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李梅;半机构性话语中的他人修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美娜;偏正式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萍;汉语语素义对留学生词义获得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柯莉;古汉语偏义复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朴京淑;《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级复合式动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类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纪国峰;《文子》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伟丽;现代汉语词的修辞派生义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胡晶莹;成语用词特点及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陶书贞;顺应理论视角下词义扩大与缩小的语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古丽娜尔·胡吉西;汉语词语的色彩意义及其在维译中的表达[D];新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3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2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