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赴泰汉语志愿者文化适应调查

发布时间:2018-09-13 08:27
【摘要】:本文对2011年在泰国各地的50名汉语志愿者进行了历时10个月的跟踪问卷调查,并选择相关志愿者通过网络的访谈了解其文化适应状况。本次调查证明了一些前人的研究理论,比如“文化休克”现象的普遍存在;文化适应呈现的阶段性特征;语言能力的增强帮助跨文化志愿者更好的适应异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适应异文化的重要性;文化适应策略中仍以融合为主。但本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现象,比如特殊的客观环境对于文化适应的影响:调查发现工作和生活在华校的汉语志愿者身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文化适应的阶段性特征;而工作和生活在偏远艰苦地区的志愿者则缺失了与异文化的蜜月期这个阶段。语言学习的中断,学习泰国语言的行为并没有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半年之后出现了中断。语言能力与文化适应并非成绝对的正相关关系。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加强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关部门也应该重视对志愿者在国外的关注和为其搭建相关的平台,帮助志愿者适应异文化,更好的促进汉语志愿者这一事业。
[Abstract]:A 10-month follow-up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0 Chinese volunteers in Thailand in 2011, and relevant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to learn about their cultural adaptation through online interviews. The investigation proves some previous theories, such as the prevalence of "cultural shock",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adaptation, the enhancement of language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ross-cultural volunteers' ability to adapt to different cultures.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important for adapting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integration is still the main strategy of cultural adaptation. But the survey also found some new phenomena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heories. For example, the impact of special objective environment on cultural adaptation: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Chinese volunteers who work and live in Chinese schools did not show obvious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adaptation; Volunteers who work and live in remote and difficult areas are missing the honeymoon period with a different culture. The interrup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of Thai language did not become a continuous process. Language competence is not an absolut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ultural adapt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voluntee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volunteers' concern abroad and set up relevant platforms to help them adapt to different cultures. Better promote the cause of Chinese volunteer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蓉;;小组成员和谐共处的法宝[J];英语沙龙(时尚版);2010年10期

2 周亚玲;;曾经孤独的他找到了朋友[J];大众心理学;2011年08期

3 肖迅;;人际关系心理问答[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4 倪匡;;距离[J];思维与智慧;2011年04期

5 佚名;;测试一下您的“人气指数”[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2期

6 王蒙;;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J];思维与智慧;2011年04期

7 严浩;;不发脾气[J];跨世纪(时文博览);2011年05期

8 宪文;;职场女性心理六要素[J];大众心理学;2011年07期

9 李耿源;;多一点乐观,多一分机会[J];心理与健康;2011年04期

10 张同正;;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瑶华;;“间意识”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广荣;;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栾伟;张晓红;赵爱平;陆丽清;;美国移民护士的文化适应[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力男;;试论高校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5 樊富珉;郑善美;;团体心理辅导对韩国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干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裴俊昌;;煤炭企业人际关系[A];三门峡市第四届自然科学论文集(2002-2004)[C];2004年

8 张炜伟;张景焕;许燕;;男护生人际关系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晓莉;刘力;;多元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谢金菊;谷传华;赵海灵;;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吴友富;公共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吗[N];解放日报;2008年

2 河北经贸大学 王莹 河北省委党校 景枫;正确认识物质利益在人际关系和谐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3 攸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颜建斌 攸县司法局局长 邓爱祥;倡导包容和善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N];湖南日报;2009年

4 毛志成;物际关系与人际关系[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蔡若愚;大楼多了 串门的少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蔡若愚;影响现代人际关系的五大客观因素[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谭普平;珍惜人缘关系 共建和谐社会[N];开封日报;2009年

8 ;对待人际关系态度不同,嫉妒心理亦不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记者 高原;说声“谢谢”,人际关系更融洽[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刘绍泉 解放军65631部队;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N];中国人事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成殷姬;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曹云华;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看东南亚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4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5 王强;近代外国在华企业本土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李康贤;基督教心理学与现代人际关系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对人情冷漠现象的思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屿;基于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于航;赴泰汉语志愿者文化适应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龚宏燕;论语文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理念及其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丁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建新;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萍;创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D];苏州大学;2006年

9 管莉;中美文化差异:圈内和圈外的文化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40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40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