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评选揭晓
[Abstract]:The 2010 Young linguist Award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nded on November 12 th. The award a total of first prize, second prize two. A paper by 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the expression of Mongolian Chinese and its tense category in Yuan Dynasty
【分类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国勇;;试论语境对意义理解的作用[J];华章;2011年18期
2 陈耀明;;消失的母语[J];黄金时代;2004年11期
3 周苏君;;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王艳艳;;林语堂的上古音贡献[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5 杨芳芳;;英汉中动结构的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6 曾德万;;略述外国语言学家对汉语的认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张璞;;浅谈索绪尔与布龙菲尔德语言理论的异同[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8 ;朝鲜少年名“崔夥”——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答读者信[J];咬文嚼字;2011年09期
9 陈丹丹;;“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二届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J];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10 ;“第十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灿方;;试论巫术语言的形式力[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薛恩奎;;电子化词典释义的语言学探索[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呼和;;加强少数民族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几点建议[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爱华;;语言不完备性:明达语言与语言自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潘悟云;;汉藏二族,血肉相连——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视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章宏伟;;从满文创制到满文出版的滥觞——清代满文出版研究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海涛;;国际语言交流中的社会公正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8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王希杰;施发笔;;语言学研究的有关问题[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伍琪凯梦;;语言化石与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民捷;中国有130种语言[N];人民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感译;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曹剑芬将来孝考察[N];孝感日报;2008年
3 江获;数据库是语言学家的重要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荆玉静 李峥;见证中国文字历史重大变革[N];文汇报;2006年
5 赵强;语言之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周庆熙;人能够学会多少种语言[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记者 徐川山;谈语文的规范 访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8 记者 徐川山;努力建设和谐的语文生活环境[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任生心邋李可 通讯员 张学霞;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刻不容缓[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赵志研;抢救濒危语言,我们能够做些什么?[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马乐东;作格结构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吴丽英;词项装配与合并的最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吴梅;俄汉语句子中过渡现象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英杰;现代汉语体系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教学[D];四川大学;2007年
2 樊斌;基于汉语语料库的性别词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朱蓓蓓;博杜恩·德·库尔特内的语言思想[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桦;词汇中性别歧视之探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菁;论女性话语风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季月;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岱容;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李文玲;论“预设”的界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满芳;桂馥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抗抗;语言符号的语音象征[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250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50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