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31 16:05
【摘要】:指称问题与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密不可分。本文以汉语中的各类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功能为对象进行研究,考察汉语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标示特定事件中具体的人或物,这些语言形式又能激活或建构起怎样的心理实体。在名词性词语的指称功能中,“定指/不定指”问题又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国内外语言学家提出了很多相关理论和方法,但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研究,联系语言环境对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功能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定指/不定指”问题。理论支点主要是Langacker的认知语法。 除开引言,本文分八章。主要思路是:先从指称系统的宏观角度,层层分析,界定指称/非指称、实指/虚指、类指/例指、定指/不定指四组概念,分析各对概念间的包涵和重叠关系,为后文重点分析定指/不定指打下基础。接着分析制约定指/不定指的各种因素,再从认知的角度对定指/不定指进行解释,然后列举定指/不定指各自的表现形式,最后分析指称的运用。 第一章是对国内外指称研究情况的综述。国外的主要介绍语言学的研究和语言哲学的研究,国内的主要介绍和评述对汉语指称范畴的分类情况。语言学的研究主要介绍传统语言学的指称理论和形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指称理论。语言哲学的研究主要介绍弗雷格的指称理论、摹状词理论、历史因果理论和意向性指称理论。 第二章是对指称基本概念的界定,对定指/不定指从多方面定性。名词短语首先分为指称/非指称,表实体的为指称,表属性的为非指称。指称下面再分实指和虚指,实指指称客观实体,虚指指称心理实体和语言实体。实指和虚指都可以是定指或不定指的。指称下面可以根据是指称类的整体还是类中的个体分为类指和例指。类指属于定指的,例指则又分定指和不定指。 第三章考察制约定指/不定指各方面的因素。首先从语义角度归纳出名词短语内部的一般语义结构:(定位(量化(具体化(类)))),其核心层次表类,外部层次表例。量化后的表类名词实现了从类到个体的实质性飞跃。但量化本身只能预设个体却不能区分定指和不定指。定位是说话人把所指物在语境中安置的过程,安置后的所指物就变成了可确定的有定实体。其次从句法角度考察原型主语、宾语与定指、不定指的对应关系。再从语用角度分析信息结构和语言环境对定指/不定指的影响。本章最后从研究汉语光杆名词的原型意义出发,详细地列举了其偏离原型的各种语境中的指称表现,分析了光杆名词指称复杂性的原因,以呼应前四节的内容,也开掘了更多的影响定指/不定指的因素。 第四章从认知的角度对定指/不定指进行解释。主要观点是:汉语定指名词短语是对内具有最高认知显著度—或者其本身的认知显著度在事件中达到了最高值,或者说话者的心理上移情于此物,对外说话人采用具有识别性的外部形式去编码标示此实体的名词短语。不定指在认知上是一个在说话者大脑里新建心理实体的过程,其心理状态特征具有过渡性和启后性。从认知显著度上看,不定指是不断向定指的逼近。指称轴上定指是达到最高显著度的点,不定指是向定指不断靠近的广阔地带。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内部居于定指和不定指的中间状态,指称性质呈现极其复杂的一面。 第五章分析定指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先借用西方比较流行的熟悉性理论、囊括性理论、唯一性理论、可识别性理论等对汉语定指现象进行诊断,得出可别性标准是最符合汉语实情的有定标准,并具体提出了三种汉语定指的确认方式:亲知确认、记忆征调确认、唯一性推理确认。以这三条确认方式为前提,本文对应地找出了汉语有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并以是否进行了思维推理把“定指”分成了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 第六章分析不定指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在分析了数量词的逻辑语义特征和在句子中的功能特征以后,我们得出了数量名短语是汉语不定指的主要表现形式的结论,接着对数量名短语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了汉语中量的复杂性,最后对不定指进行了多层级的下位划分。 指称的运用是人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必然涉及主观情感,因此研究指称问题也是研究语言人文性极好的途径。以此为突破口,本文在第七章中既探讨了有定指称性成分显著的情感色彩,如名称、描述语的选用,又对有定指称性成分隐性的情感和视角倾向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如指示语的情感语用价值,小说文本首现人物的引进机制。 第八章是结语,归纳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核心概念,指出了不足之处。
[Abstract]:The alleged problem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noun and noun phras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study on the alleged function of all kinds of nouns in Chinese, and investigates what kind of language form used in Chinese to mark specific people or objects in specific events, which can activate or construct the mental entities. In the referential function of noun words, the 鈥淔ixed finger/ indeterminate finger鈥,

本文编号:2302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02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