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X比Y还W”与韩国语“X(?)Y(?)W”对比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波;;韩国语中汉字词对中国学生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2 魏义祯;;汉韩篇章回指中空间指示词的选择与话者视角[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3 张妍;韩国语双音节汉字词与汉语双音节词的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金莉娜;;汉语、韩国语的委婉语对比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小梅;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孙皓;李钟善;;韩文汉译方法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7 朴正实;;汉语与韩国语教学的被动和使动用法比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7期
8 黄贞姬;;中韩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J];东疆学刊;2008年04期
9 郑慧;韩国语否定副词“■”“■”的语义特征及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申龙均;;韩国语基本特征之我见[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4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吴志勇;蔡莲红;陶建华;;基于汉语韵律参数的语音基元选取[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王宇;汉语国际推广要突出可持续性[N];光明日报;2009年
2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4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黄悦平 通讯员 涂萍 徐春梅 张炎;一群洋学生 韶城学汉语[N];韶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叶飞 实习记者 李鹤琳;听外国人用汉语合唱[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星华;韩国语准口语形态学研究与韩国语教育[D];延边大学;2011年
2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申美花;[D];复旦大学;2010年
5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6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刘迪;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对应词汇的意义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10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河晰兰;韩国语疑问代词“??”和汉语疑问代词“谁”的语法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朴锦海;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张善粉;有关韩国语汉字词教学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王楠楠;韩国语条件关系连接词尾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D];吉林大学;2010年
5 赵立娜;韩国语‘(?)’类共动句与汉语请求句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6 蔡秀明;韩国语惯用表现“(?)”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李吉子;汉语“什么”和韩国语“(?)”对比[D];延边大学;2002年
8 宋洪哲;连续剧在韩国语教育中的利用[D];延边大学;2010年
9 王德莉;韩国语“N_1+N_2”型合成名词在汉语中的对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沈宇;汉韩英语词义对比研究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5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0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