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美符号:“普天同文”的理论构想与传播机制
[Abstract]:As symbolic animals, human beings are constantly pursuing more effectiv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more perfect symbols. This pursuit is embodied in language as a kind of ideal of "common heaven and common languag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conception of perfect symbol and the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utility, this paper draws the paradox of ideal reality. None of the symbolic languages, including the image language, can substitute for the existing natural languages; they are just another set of symbolic systems emerging from a highly symbolic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Rather than a meta-language above language. In a sense, the universal language has been achieved in a pluralistic way.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桂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项目批准号:llXWW001)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批准号:11FXW005)成果之一~~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六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将在中国青岛召开[J];语言科学;2004年06期
2 韩丹;;符号学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一[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3 刘尧汉;《伏羲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文化发生的符号学研究》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吴雷;;第10届世界符号学大会召开[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刘晨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符号学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6 刘晨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符号学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7 王永祥;;鼎足之势中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J];俄罗斯文艺;2011年01期
8 赵毅衡;;符号学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期
9 陈艳辉;;结构主义语言符号学及符号的象征意义[J];作家;2009年16期
10 黄苑琳;;索绪尔与巴尔特之外:符号学的第三条路[J];学理论;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权;李娟;;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赵峰;;试谈异体字整理“从俗、从简”原则的偏颇[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唐清;;从关联理论谈映象象似的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高兵;李u&;;中国人如何寻找小青蛙?——普通话对运动事件的编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维鼎;;语符之文化编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董成如;;临时专门性概念的建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何伟渔;;漫议词语的应用与规范[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进 刘建珍;中国符号学研究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5年
2 党西民 复旦大学博士后;是谁盗取了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和平;传统彝文申报国际编码研讨会在毕节召开[N];贵州民族报;2007年
4 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 王磊;普通话水平测试须注重理据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与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记者 卜松竹;“身份证”应是“身分证”?[N];广州日报;2006年
7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整理;把符号打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刘永耕;“份”、“分”两字应该怎样区分[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10 陈永舜;音码和形码和谐共处为汉语服务[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乌力吉白乙拉;八思巴文变形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陈晦;英汉植物词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迈;语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立俊;社会符号学观照下的语际翻译:一个决策过程[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杨洋;符号学视角下的文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瑜晗;符号学视角下翻译对等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刘祥云;任意性与象似性:继承与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李薪薪;隐喻认知机制及动因的符号学视角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6 许凌娜;怀旧文化的符号学研究:“双妹”广告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化的复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朱炜;试论多义词的认知理据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向辉;汉语语法的理据性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杨简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10 吴芳芳;《简化字总表》中简化字与其对应繁体字理据性比较与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3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1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