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sodic structure, adjectives in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show different combinations with nouns and verbs, which is puzzling.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are that the differences among names, movements and shapes are overvalued. The presupposition of Chinese is that the names, movements and shapes in Chinese are three separate and mutually exclusive classes like English and Indo-European languages. In fa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ig noun" and "description" is the first one in Chinese. "Big noun" includes verb and adjective, "big noun" forms "description" by reduplication. Double-syllable adjective is a kind of "quasi-overlapping" means, and double-syllable adjective also has the nature of description. According to this new understanding, the distinction of monosyllabic and dichotomou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primary criterion in the division of subclasses within adjectives. At last, it shows the multiplicity of adjectives on the part of speech Map.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2 冯胜利;论汉语“词”的多维性[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3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4 李劲荣;;“很雪白”类结构形成的动因与基础[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5 完权;沈家煊;;跨语言词类比较的“阿姆斯特丹模型”[J];民族语文;2010年03期
6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7 蔡淑美;施春宏;;阎连科作品中的重叠形式探析——兼谈语言表达形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8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英杰;评《马氏文通》的接读代字[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张炜;刘民刚;吴为善;;吴语“Vv+A”韵律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钟月;;英语句子的重音渗漏解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杨洪升,杨武元;使动式在现代汉语中的生命力[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江南;胡玲;;阎连科小说中色彩词的“偏离”及修辞效果[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付君;;性质形容词的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李春燕;;状态形容词句法功能的突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3期
9 曾传禄;;汉语位移事件参照及其格标[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孟凯;中古汉语让步复句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3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银沛月;;成都口音普通话“去声+去声”双音节词重音研究之简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陈莹;;英汉节奏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邹立志;白聪;;论古今汉语词类活用的不同本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洋;;汉语韵律的语篇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傅思泉;;机器词典中按韵分词及虚词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洪君;;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王洪君;;普通话节律与句法语用关联之再探[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玉国;《型世言》处置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秀娟;《吕氏春秋》形容词转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艳;枣庄话状态形容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国松;双音形容词内部的句法功能一致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3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4 朱德熙;;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J];方言;1993年02期
5 陈光;现代汉语双音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别重叠式──兼论基本重叠式的类化作用与功能渗透[J];汉语学习;1997年03期
6 沈家煊;;关于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J];民族语文;2006年06期
7 莫彭龄 ,单青;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邵敬敏;;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1期
9 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10 吴立红;;状态形容词在使用过程中的程度磨损[J];修辞学习;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腾定明;;国内关于“摹状词的汉语结构”的几种观点[J];哲学动态;1990年08期
2 白耶;摹状词能否承诺本体论——对《摹状词与审美判断》一文的意见[J];学术月刊;1996年04期
3 程本学,何智美,梁豪;论专名的内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尤西林;摹状词与审美判断——美学与本体论[J];学术月刊;1995年09期
5 刘卫花,贾改琴;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再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帅国文;摹状词表达概念吗?——兼与许占君同志商榷[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7 朱建平;;简论摹状词[J];思维与智慧;1987年05期
8 张维真;;蒯因论摹状词[J];思维与智慧;1989年04期
9 张力锋;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初探[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吕进;逻辑与哲学的典范——摹状词理论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一瓴;陈群秀;;现代汉语述语形容词机器词典的研究与实现[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易绵竹;姚爱钢;刘万义;;从计算语义学角度看俄语形容词的语义分类问题[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章新传;;余江话的“里”尾[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郑秋豫;;语流中韵律结构的主要徵信[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敏;;形容词与否定副词“不”组合的语义、句法制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周晓幸;;略论法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位置问题[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8 张成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辨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林茂灿;;汉语韵律结构和语调[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刘胜利;;萍乡方言形容词的特别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莉 潘永花 王昱虹 张群英 荣钰;安全:从名词到形容词[N];网络世界;2004年
2 靖江季市中学 李银;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出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江苏 尔东;电子大国与电子强国的区别[N];电子报;2006年
4 楼金;和谐与趋衡[N];经理日报;2006年
5 ;从形容词到名词,,从具名到匿名 [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吕俊;四个形容词[N];上海金融报;2004年
8 康丽丽;ABB式形容词初探[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9 小岩;为中国的大学加形容词(下)[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10 朱文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雯;类型学视角下西语形容词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3 易花萍;汉语名词陈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娟;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峰英;《蒙古语辞典》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梁海玉;蒙古语复合名词支配形容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敏;《商君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韩娟;《韩非子》形容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袁福静;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研究及其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玉荣;《青史演义电子词典》形容词分库构建[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龚晨;“形容词+动态助词”结构初探[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许丽;“A起来”结构的语义、语法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1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2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