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性质的跨方言研究
[Abstract]:Soft voic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hinese and also a hot topic in Chinese research, but the definition of its nature is still divided.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phonetic expression of soft voice in Chinese dialects. The typical dialect examples show that soft voice is not only a change of tone, but also a special change related to semantic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H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秉芬;;汉语方言分区标准的历史发展[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2 顾会田;;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归属[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罗自群;;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4 谢奇勇;李益;;湖南省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曹志耘;;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6 陈荣泽;;藏汉语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7 彭志峰;;汉语方言有声资源元数据规范及网络平台系统功能框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法小鹰;;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音段音位习得的负迁移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吴伟军;;屯堡方言岛历史文化成因探析[J];前沿;2011年16期
10 寇延年;;再论汉语对汉字性质的规约[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6 曹志耘;;生存还是消亡:汉语方言面临的抉择[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伟;;也谈方言岛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4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5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6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称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9 李方清;女书就是妇女使用的文字[N];湖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宏宇;我国语言学的基础性工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杨;计算机汉语方言辨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珂;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宁英娟;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明;肥东汉语方言会话结构现状描写[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竣;峨山汉语方言实词词法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郭晓芹;龙胜伟江苗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蔚然;汉语方言间塞音与非塞音声母的变换[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杨利琦;汉语方言舌头、半舌五母读音类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24071.html